今年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力有效推進各項政策落地,國民經濟穩步前行、向新向好。本報今起推出“年中市場盤點”系列報道,展現房地產、大宗商品、外匯等市場的新趨勢,展望下半年市場走勢。

今年上半年,在政策持續引導、需求結構調整與行業深度轉型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房地產市場延續修復態勢,止跌回穩取得積極進展。核心城市新房市場整體平穩,二手房市場在“以價換量”策略下成交量持續增長。政策層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同時疊加“好房子”建設提速,房地產市場正積極邁向“品質提升”階段。

成交量整體平穩

上半年,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整體平穩,但城市分化行情延續。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在優質供給增加、較強購房需求支撐等因素帶動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保持增長態勢。如深圳、廣州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分別增長24%、17%,杭州、成都優質改善樓盤延續較高熱度。在覈心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下,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保持結構性微漲,上半年累計上漲1.16%,6月環比上漲0.19%。

上半年,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保持較快增長。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北上廣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成交活躍度較高,如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幅超三成,北京、成都同比增長近兩成。但在高掛牌量壓力下,上半年二手房市場“以價換量”行情延續。

上海鏈家研究院李根表示,1月至6月,上海一手、二手住房累計成交1311萬平方米,達2022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7%。“上海樓市正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滬九條’‘滬七條’等措施激發了市場活力,市場信心正逐步修復。”李根說。

“新房和二手房一起看,上半年樓市止跌回穩跡象較爲明顯。”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新房方面,改善性需求釋放以及“好房子”建設提速,起到了築底作用;二手房已成爲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主體,在二手房價格下降及政策紓困下,各個熱點城市二手房交易明顯超過新房。“這些城市加大力度吸引外來人口、年輕人、新市民和各類人才落戶,對二手房需求釋放起到助推作用。”李宇嘉說。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上半年二手房市場在調整中尋求平衡。一方面,掛牌時長普遍延長,一線城市的外圍區域表現更加明顯,既體現核心城市非核心區域二手房流通難度提升,也折射出市場博弈加劇,但二手房成交佔比在很多城市持續提升,顯示出二手房市場回穩趨勢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二手房對新房的分流效應在加劇。重點城市二手房找房人數佔比達67%,較去年同期上升5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佔比超65%,反映出市場需求向二手房傾斜,“即買即住、配套成熟”的二手房優勢持續釋放。

土地市場方面,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27.5%,成交面積同比下降5.5%。曹晶晶表示,上半年,在房企投資策略趨同及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應力度加大背景下,北上深、杭州、成都多宗地塊競拍出高溢價。

穩樓市政策發力

上半年,相關部門持續落地“穩樓市”政策,通過金融支持、需求刺激、存量盤活等多方位舉措,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延續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樓市的定調,明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從“促需求”“去庫存”“防風險”三方面部署重點工作,並指出要“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4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提出“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強調“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6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多管齊下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釋放了政策進一步加力的信號。

貨幣政策方面,調整後的5年期以上LPR、5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降至3.50%、2.60%,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財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提升至4.4萬億元,明確用於土地收儲和存量商品房收購,同時鼓勵地方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作爲保障房,緩解庫存壓力。

從各地來看,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上半年,出臺政策超340條,主要圍繞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兩大方向調整優化政策;各地調整公積金政策超150條,優化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優化公積金貸款住房套數認定標準,延長還款期限,支持提取公積金用於首付,支持異地互認互貸等。此外,各地購房補貼力度增強,特別是針對多孩家庭等人羣的購房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

“上半年,樓市政策主要圍繞優化公積金、下調房貸利率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發力。在當前環境下,城市更新、現房銷售等政策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向起到重要作用。”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表示,當前房地產市場加速探索新模式,政策體系從“限制調控”到“人房地錢”要素聯動;市場端新房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好房子”標準擬定,現房銷售進度加快;金融支持從“輸血保交樓”轉向“造血促轉型”,城市更新逐步深化。

新模式加速構建

隨着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成爲重要課題,相關舉措逐漸落地。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從行業新模式角度看,完善“市場+保障”住房供應體系、改革完善房地產基礎性制度、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高品質住房建設等是重要內容。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有利於行業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預計今年更多新模式配套政策將取得進一步完善和實質性落地。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5年全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等開工建設和籌集180萬套(間)。地方層面,多地公佈保租房籌集進度及籌集計劃,住房租賃政策培育力度持續加大,公積金支持、人口人才、收儲轉租等相關政策持續推出。

“上半年,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在政策創新、資金籌措、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呈現出量質並重、精準施策、多元協同的特點。”王小嬙說。

“好房子”建設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這是“好房子”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5月1日,新版《住宅項目規範》落地實施,對更高、更安靜、更保暖等“好房子”建設標準進行規範。5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提出,強化對高品質住房的資金供給。6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紮實有力推進“好房子”建設,並將“好房子”納入城市更新機制,加強工作統籌。

推進“好房子”建設也成爲各地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多地已出臺高品質住宅或“好房子”建設技術標準,如北京、蘇州、西安等核心一二線城市相繼跟進落地。各地優化建築設計規劃、計容規則,爲開發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有利於打造更加優質、實用性更強的高品質住宅項目。

“新一線、二線城市隨着‘好房子’項目供應增加,產品品質提升,價格有望企穩回升,但剛需盤佔比高的區域仍存在價格競爭壓力。產品上,房企將加大在綠色建築、智能家居等‘好房子’標準上的投入,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張波說。

展望下半年,業內人士預計,政策將圍繞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等方面全力落實已出臺政策。預計不同城市、不同項目分化趨勢將延續,新房聚焦核心城市改善需求,二手房供需博弈繼續,租賃向品質化發展,土地市場核心競爭加劇,市場將在分化中不斷調整優化,在調整中孕育新動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