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公佈首批“好房子”經驗清單 山東省住建廳人士:開發商不做高品質住宅將難銷售

每經記者|劉頌輝 每經編輯|陳夢妤

“好房子”國家標準實施兩個多月,各地有何實際反饋?

近日,住建部公佈首批“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有些省市因地制宜出臺推動政策,有些省市提高建設標準,有些省市開展科技攻關,探索老房子變“好房子”。

山東省住建廳一位人士7月21日通過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本輪開展“好房子”建設探索實踐,目標在於提升“好房子”建設過程中試點示範的重要性,在容積率、層高、配套、施工質量和園林綠化等方面,讓購房者感受到高品質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差別,促進開發商住宅產品迭代升級。“在市縣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開發商如果不做高品質住宅,以後會很難賣”。

多位受訪專家認爲,首批公佈的案例爲全國更多地區加快推動“好房子”建設,完善政策及技術支持提供了參考借鑑。

此外,此舉也意在引導企業轉向追求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的新賽道,促使企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等應用到房屋建設中,推動跨界融合與系統集成,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申報企業積極性較高”

據住建部官網,首批經驗做法主要體現在出臺推動政策、加強技術支撐、打造示範樣板、強化科技賦能、優化物業服務和健全產業體系等六個方面。

比如,北京市印發文件,通過底層架空、配建公共空間、增設風雨連廊等方式,補充公共服務功能,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

山東省對建設、購買“好房子”給予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將高品質住宅項目納入綠色金融支持範圍,鼓勵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信貸融資成本等方式給予支持。對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高品質住宅的,貸款額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

湖北省則明確開發建設單位無償提供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以及社區養老、醫療、文化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不計入容積率建築面積。此外還發布技術導則,從“新、好、適”三個主要方向推動,將老房子改造成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浙江省探索應用裝配式裝修等技術推動老房子改造,嘉興市開展裝配式“廚衛換新”惠民工程,整體拉動百姓裝修新需求,實施城鎮既有建築存量項目裝配式裝修改造。寧波市打造高效率、高性價比的老舊住房“好房子”更新改造示範。

廣州市聚焦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裝備、裝配式裝修、智能家居5條產業賽道資源,推動“好房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各省市的“好房子”經驗做法中,山東省有五項措施在首批清單中得到推廣,出現頻率較高。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研究院是山東省住建廳下屬機構,承擔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工作。

該研究院一位人士向每經記者介紹,山東省自2023年起,先後開展兩個批次111個省級高品質住宅項目試點,打造新建“好房子”樣板,“參與申報的企業單位積極性較高,近期將結束第三批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的申報工作”。

激活增量市場的重要抓手

被業界稱爲“好房子”國家標準的住建部《住宅項目規範》於5月1日正式施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爲,公佈首批“好房子”經驗清單將對地方政府、開發商等產生較大影響。就地方政府而言,要找到實踐過程中的堵點,有效推進和解決;對於企業來說,這一經驗清單則能在操作過程中起到指導作用。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分析指出,公佈首批“好房子”建設經驗,不僅強調全過程管理與多部門協同,也強調推進住宅產業化發展。隨着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好房子”建設不僅提升居住品質,也將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賽道。

“此舉也意在引導企業轉向追求高質量、新科技、好服務的新賽道,促使企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等應用到房屋建設中,推動跨界融合與系統集成,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曹晶晶表示,無論是新建住宅,還是老舊房屋改造,此次住建部都爲各地提供了可借鑑的模式和案例,有助於引導全行業向“好房子”建設方向聚力發展。

與此同時,經驗做法的推出將加速“好房子”建設進程,推動住宅產品迭代升級,通過持續增加市場優質供給,疊加城市更新舉措的深化落實,促進住房消費升級。

在推進“好房子”建設的實踐中,各地應該立足自身發展階段與屬地區域特徵,通過系統梳理本地居民住房需求痛點,將先進經驗轉化爲適配性解決方案,才能實現“好房子”建設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協同共進。

值得注意的是,“好房子”是激活增量市場的重要抓手,而隨着住宅產品迭代加快,“好房子”產品與存量“老項目”的銷售去化存在明顯差異,各地也需對相關新規政策加以規範,做好新老政策銜接,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高質量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