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博會智造觀察】聚焦XR產業鏈:芯片與場景突破帶來無限想象

【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譚雅文】2021年被業內視爲“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一詞搜索量飆升,全球 VR/AR 初創公司融資也屢創新高。四年過去,行業熱點已從“元宇宙”敘事轉向終端載體。當前,業界普遍聚焦智能眼鏡,認爲其在軟硬件升級與生態瓶頸突破後,將迎來產量拐點。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達到1451.8萬臺,同比增長42.5%。在此背景下,芯片等核心技術突破與場景生態成熟,成爲國內XR(擴展現實,涵蓋VR、AR、MR)產業能否抓住機遇的關鍵。在第三屆鏈博會上,記者與業內兩家代表性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探尋中國XR產業的突圍路徑。

“芯片作爲XR設備的核心組件,其性能直接決定了設備的顯示效果、交互體驗及續航能力。”萬有引力(寧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萬有引力”)市場營銷總監張武龍指出。這家成立之初便定位爲自主研發芯片廠商的企業,目標直指填補國內XR產業鏈在專用芯片領域的空白。

“我們希望通過芯片技術,提升產業鏈內核心頭顯製造商的產品能力,超越行業標準,同時降低成本,促進整個XR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張武龍表示,該公司研發的新型芯片已經取得關鍵突破,並將攻堅重點聚焦於兩大核心方向:低延遲和低功耗。

所謂低延遲,就是頭顯設備捕捉、處理現實世界畫面並傳遞到用戶眼睛的時間。張武龍進一步解釋稱,延遲控制在20毫秒以內,用戶不會產生暈眩的感覺。目前,蘋果Vision Pro憑藉自研芯片,已將混合現實延遲降至12毫秒。而據萬有引力介紹,該公司的目標是將延遲壓到10毫秒以下。

低功耗則意味着在支撐同等性能(高清顯示、複雜交互)時,芯片的能耗更低,從而延長設備續航。據介紹,萬有引力新一代MR芯片在支持8K高清顯示、裸眼3D及數字人表情驅動等高算力需求的同時,也實現了低功耗設計。此外,其AI/AR芯片也讓AI/AR眼鏡續航從8小時提升至16小時。

“未來,採用我們芯片的頭顯製造商,還能夠將設備重量進一步降低。”張武龍展望行業前景時指出,下一代頭顯不應是偶爾使用的科技玩具,而是能替代手機的日常夥伴,滿足拍照、觀影、辦公和娛樂全場景需求。

硬件性能的突破爲XR普及奠定了基礎,但如何讓技術真正融入生活、創造價值?內容生態與場景落地成爲不可迴避的挑戰。安吉飛天雲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天雲動)公共關係經理楊洋點出了當前XR企業發展的核心痛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技術上,內容生產效率低;市場上,商業化場景落地碎片化;生態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弱、行業標準不統一加劇資源內耗。”

成立於2008年(前身爲掌中飛天)、並於2015年抓住虛擬現實機遇轉型的飛天雲動,如今已成爲國內AR/VR內容服務的主要廠商。該公司選擇聚焦文旅、教育、營銷、娛樂等垂直領域破局。

楊洋告訴記者,其服務模式在於整合上游硬件廠商(如VR設備商)和下游行業客戶需求,提供從內容製作到運營的全鏈路服務,並積極參與《數字人指標要求及評估方法》《元宇宙參考架構》等國家標準制定,推動行業規範化。

對於未來3-5年可能爆發的XR場景,飛天雲動給出了四個方向。在數字化文旅場景,高精度三維重建技術將推動文旅場景數字化的普及。在沉浸式演藝場景,虛實融合的劇場演出將會打破物理空間限制,提升遊客停留時長與消費頻次。在虛擬店鋪與體驗營銷場景,品牌虛擬代言人及虛擬店鋪的交互體驗將是影響 Z 世代消費決策關鍵因素。在線下場景數字化方面,商場、店鋪的AR購物體驗升級將成爲品牌年輕化的核心策略。

從芯片底層到內容生態,中國XR產業鏈的協同進化,爲行業預測的智能眼鏡“產量拐點”積蓄動能。同時,產業多元化進程也在加速,隨着手機巨頭入局XR設備製造,進一步拓寬了市場渠道。

此外,技術的融合更帶來無限想象力,AI大模型與XR結合或開闢新的賽道。張武龍透露,該公司研發的芯片結合AI大模型,已在機器人交互中與真人表情的精準匹配。這不僅拓展了芯片的應用邊界,比如智慧養老、展覽展示機器人,也爲XR核心設備提供了更人性化交互的技術儲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