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在“銀十”戰況如何?
10月31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等機構公佈了今年前10個月房企銷售業績榜單。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約爲5.3萬億元,同比下降13.1%,降幅相比上月擴大2.8個百分點。
在上述兩家機構最新出爐的房企銷售業績(全口徑)排行榜上,保利發展、萬科、中海地產仍舊位居前三位。
近六成百強房企10月業績環比下降
從企業表現來看,“銀十”房企銷售不及預期。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百強房企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33.5%,環比下降7.5%。
另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今年10月,近六成百強房企單月業績環比降低,近半數百強房企同比、環比雙雙下降。具體來看,10月,有20家百強房企的單月業績環比降幅大於30%,40家企業的環比降幅在0-30%之間。
從業績同比來看,目前規模房企整體仍陷負增長的困局,10月單月和累計業績同比降低的企業數量均達到近八成。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錶示:“今年10月,房企銷售額降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行業信心仍較脆弱,行業預期仍未改善,近期個別房企流動性緊張,也打擊了行業信心。二是一線城市限購仍較爲嚴厲,首套房及二套房首付比例沒有調整放鬆,普通住宅認定標準沒有調整,抑制了需求。三是重點城市政策效果持續性不足,且向三四線城市傳導乏力,沒能帶動整體市場出現明顯修復。”
不過,部分企業在10月表現相對突出,比如,綠城中國、碧桂園、中國中鐵、路勁集團等均實現了單月業績環比增長。
而從今年1-10月的整體業績來看,基於房企銷售額的下滑,千億以上陣營企業數量也在減少。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前10個月,千億以上陣營的企業數量減少到1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銷售額均值1998.3億元;第二陣營(500億-1000億元)企業爲12家,較去年同期減少7家,銷售額均值630.8億元;第三陣營(300億-500億元)企業爲19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家,銷售額均值399.5億元;第四陣營(100億-300億元)企業爲5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3家,銷售額均值178.9億元。
哪些房企“鎖定”1-10月排行榜前十?
今年以來,“保萬海”一直處於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中指研究院、克而瑞研究中心兩家機構發佈的數據均顯示,今年前10個月,保利發展、萬科、中海地產的銷售額都位居前三名。
圖/中指研究院提供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今年前10個月,保利發展、萬科、中海地產的銷售額分別爲3681.5億元、3116億元和2642.3億元。
同時,從兩家機構發佈的榜單來看,雖然排序略有差異,但是,前十名的房企陣容也基本“鎖定”,除了“保萬海”外,包括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碧桂園、龍湖集團、綠城中國、建發房產、金地集團。其中,第四名華潤置地和第三名中海地產的銷售額差異並不多,華潤置地前10個月銷售額爲2618.2億元,是否能夠反超中海地產是今年的一大看點;另外,龍湖集團、建發房產、金地集團這幾家房企的銷售額也“咬”得比較緊,最終前十名具體排序如何還有待揭曉。
此外,今年的最大“黑馬”濱江集團目前以1322.6億元位居第11名,與第十名金地集團1329.3億元的銷售規模僅一步之遙,濱江集團是否能夠殺進前十名也值得期待。而在11-20名的房企中,越秀地產、建發股份今年的銷售表現也不俗,在最後兩個月的衝刺中,也存在着排位晉級的可能。
房企迎來“年終衝刺”
距離2023年收官只剩餘60天,房企也將迎來排位賽的最後衝刺階段。
從10月市場表現來看,在新政的不斷刺激下,各地新房網籤集中備案穩中有增。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重點30城新房成交量環比上漲9%,同比減少4%,累計同比增幅收窄0.65個百分點至1.58%。
劉水錶示,預計四季度將延續當前總體的低迷態勢,房企銷售壓力仍舊較大,未來兩個月市場仍將維持低迷態勢。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預判:“11月,新房供應或將低位回升,成交則不容樂觀,熱點城市和熱銷項目個數都將持續減少。京滬杭蓉等供給主導型城市預期市場保持穩健運行,但限購局部鬆綁等短期利好新政僅能帶動一部分前期積壓的剛需、剛改需求入市,持續性存疑;在短期內市場升溫的天津、鄭州等城市,復甦動力略顯不足,高庫存問題難解,成交或將再次由升轉降。”
“弱二線城市和廣大三四線城市,諸如南寧、昆明、福州、無錫、常州等,市場修復仍有待覈心城市的熱度傳導,當前市場信心跌至谷底,加之居民購買力不足,整體樓市還將面臨較長的調整期。”丁祖昱如是說。
新京報記者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