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腸道代替肺部呼吸治療呼吸衰竭?日本新研究開啓人體臨牀試驗

【環球網編譯 記者 黃詩瑞】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1月9日報道,來自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宣佈,其發明的一種用於治療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的“腸呼吸”治療方法已實現人體臨牀試驗,且安全性得到了證實。

該療法通過向患者臀部泵入一種含有高濃度的氧氣的名爲“全氟癸烷”的特殊液體,使患者能夠使用腸道而非肺部進行呼吸,可用於治療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此前,研究團隊對患有呼吸衰竭的豬及其他動物進行注射試驗,並稱這些動物的症狀得到了改善。去年,這一發明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該獎項旨在表彰獨特的科研成果。

此次,研究團隊開啓了人體臨牀試驗,向27名20歲—40歲區間的健康男性腸道中注射了1500毫升不含氧氣的液體,以驗證該療法對人體的安全性。結果顯示,雖然一些被試者出現暫時的輕微腹痛,但其肝臟或腎臟功能沒有受到影響,且注射的液體沒有被身體吸收,而是被排出體外。

此前,肺炎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嚴重呼吸衰竭通常使用呼吸機進行治療,但由於輸送氧氣會對肺部造成負擔,因此亟待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主導該項研究的武部孝典教授表示:“我們已經證實向人體腸道注射液體是安全的,這是使療法切實可行的一大步。未來,我們希望開展使用含氧液體的臨牀試驗,並將這種新療法帶給患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