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佳星
11月10日,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正式納入國家免疫規劃。2011年11月10日後出生的滿13週歲女孩均可享受免費接種2劑次雙價HPV疫苗的政策。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通過疫苗預防的癌症。HPV疫苗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HPV疫苗的免費接種,將幫助很多難以支付疫苗費用的女孩獲得有效防護。與此同時,面對新政策,一些網友對疫苗的安全性還有疑慮:接種有什麼用?非得接種嗎?接種疫苗後會不會有副作用?就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一問:有啥用?
“國內在臨牀上將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聯繫到一塊也就是近20年的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趙昀回憶,2003年前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國內第一批引進HPV檢測,很多醫生也不清楚“查HPV有什麼用”。
癌症相關的診斷一般採用腫瘤細胞學篩查和組織學活檢。“後來才明白,HPV檢測能探查宮頸癌高風險人羣,及早關注管理HPV病毒感染,預防宮頸癌發生。”趙昀說,公衆也是在近些年越來越明確宮頸癌與HPV感染之間的關係。
能不能更早預防,讓“高風險”不出現?2006年HPV疫苗的出現,讓更加前移的防護成爲可能。自2016年我國批准首個HPV疫苗以來,已有多個疫苗在對安全性、有效性進行了充分驗證的基礎上獲批上市。
基於創新技術突破、有效手段出現、防治成本可控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1月17日發佈《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這是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的公共衛生行動。中國也發佈《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希望最終實現宮頸癌的消除。
二問:必須打嗎?
“HPV疫苗臨牀試驗通過嚴格入組、試驗設計等環節,經過多年研究,形成一系列循證證據。”趙昀說,大量的研究數據證明,在HPV病毒未感染之前進行疫苗接種,對宮頸癌會有更好的預防效果。
《疫苗管理法》中明確:免疫規劃疫苗是指居民應當按照政府的規定接種的疫苗。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依法對免疫規劃制度的實施、預防接種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疫苗管理法還規定,兒童入托、入學時,托幼機構、學校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未按照規定接種免疫規劃疫苗的,應當向兒童居住地或者托幼機構、學校所在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報告,並配合接種單位督促其監護人按照規定補種。
當前我國國家免疫規劃爲適齡女孩接種使用雙價HPV疫苗,按照2劑次免疫程序接種。雙價疫苗可預防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這兩種病毒導致全球超70%宮頸癌,國內相關病例佔比達84.5%。同時,適齡受種者可自願自費選擇4價HPV疫苗或9價HPV疫苗替代接種。
那麼,打了雙價疫苗還能打9價疫苗嗎?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總顧問龐星火表示,從現階段的研究數據看,已完成全程接種雙價HPV疫苗的受種者,暫不支持重複接種4價或9價HPV疫苗,也沒有重複接種的必要。
這一策略也是國際通行做法。如美國疾控中心規定,如果全程接種過雙價HPV疫苗,不建議再接種9價HPV疫苗。加拿大明確,如果全程接種完任何一種疫苗,不需要接種另外一種疫苗。長期觀察數據表明,HPV疫苗保護效果至少有10年甚至20年。
三問:安全嗎?
接種HPV疫苗會導致身體健康問題嗎?“一個疫苗100%沒有不良反應,或者100%有效,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晁爽回應,“比如,接種疫苗以後局部紅腫等局部反應,是有可能的,但這類疫苗反應在允許且可控範圍之內。已經獲得許可上市的疫苗,其有效性、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驗證。”
作爲兒科醫生,晁爽也遇到不少家長提出的在安全性方面基於“聯想”“推測”出的一些擔憂。“家長們往往自有一套所謂的‘邏輯體系’。比如疫苗預防的HPV病毒既然主要通過性傳播,那麼這個疫苗是不是和性激素有關,於是會想到是不是會導致性早熟、影響身高,等等。”晁爽說,目前所有權威臨牀數據均表明,接種HPV疫苗不會導致青春期早熟或影響身高發育。
“關於疫苗副作用的判斷,大家也可以通過一些常識性認知來理解。比如2006年HPV疫苗已經在一些國家上市,這麼多年過去,如果有嚴重副作用國外早就停用了。”趙昀說,20年來,全球範圍內積累了大量HPV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數據,沒有任何研究得出結論將生育問題、出生率下降歸因於疫苗的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