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家裏藥箱,是不是總能發現幾盒早已過期的藥品?喫,不敢;扔,擔心污染環境,想必這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難題。
《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顯示,中國約有78.6%的家庭配備小藥箱,但超80%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每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該如何妥善處理過期藥品?本報記者近日就此展開了探訪。
過期用藥,危害不止失效
“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家裏竟囤了這麼多過期藥!”最近,72歲的楊奶奶犯了愁,她和老伴兒都患有慢性病,不知不覺攢了一大堆過期藥品。是留着應急,還是一扔了之?
楊奶奶的煩惱並非個例。不少受訪者反饋,對於如何正確處理過期藥“不太清楚”,大家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有人覺得“只要過期時間不長,就還能喫”;有人坦言“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一般都是連帶包裝直接丟棄”;還有人建議“應該拆毀藥盒和藥品,以防被不法分子撿去利用”。
儘管大多數人都明白,藥品一旦過期就不應繼續使用,但面對一些價格不菲或剛過期幾天的藥品,總有人抱着僥倖心理——這樣的藥,到底能不能喫?
“絕對不能喫,這是原則問題,不存在‘過期幾天沒關係’的說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趙志剛強調,藥品有效期是一條不容逾越的紅線,它是基於大量穩定性試驗數據確定的,意味着在此日期前,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保證;一旦過期,製藥企業就不再爲其質量與安全承擔保證責任。此外,如果沒有按照規定保存條件去保管藥品,那麼儘管藥品還在有效期內,也有可能變質失去藥效。
如果服用過期藥物,可能帶來哪些風險?
趙志剛介紹,藥品過期後,其有效成分會隨時間降解,直接導致藥效下降甚至失效,可能延誤疾病治療。例如,抗生素過期後抗菌活性大幅降低,無法有效控制感染,可能使輕症發展爲重症。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藥品化學結構會發生質變,生成未知雜質,如青黴素類藥物過期後易產生致敏性降解產物,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反應;磺胺類藥物還可能因降解增強肝腎毒性,對人體造成額外傷害。
“藥品的化學結構自生產之日起就開始緩慢變化,而溫度、溼度、光照都會加速這個過程。”趙志剛說,即使只過期一天,藥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也可能降至標準以下,或已產生未知的降解產物,“我們不能用身體健康去賭一個‘可能還好’的不確定性。”
隨意丟棄,埋下多重隱患
既然不能服用,過期藥品是否可直接丟棄?
“不清楚過期藥屬於哪類垃圾,能不能混進‘廚餘垃圾’?或乾脆衝進下水道?”楊奶奶道出自己的困惑。
“過期藥品屬於有害垃圾,應投放進紅色的垃圾桶。”北京市東城區城管委固廢科四級主任科員郭頌介紹,過期藥品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不應隨意丟棄,需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人習慣將過期藥品與生活垃圾一同丟棄,部分受訪者表示從未聽說過期藥品可以回收,也有人表示不清楚藥品回收點的具體位置。
“過期藥品屬於危險廢物,絕不能一扔了之。”趙志剛提醒,若隨意丟棄,藥品中的殘留成分,如抗生素、激素類藥物、抗腫瘤藥等會滲入土壤和水源,破壞微生物平衡和動植物生存環境。抗生素殘留可能導致環境中耐藥菌滋生;激素類物質可能干擾生物內分泌系統,最終通過食物鏈循環,間接威脅人類健康。此外,隨意丟棄的藥品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回收,經非法翻新、重新包裝後再次流入市場,威脅公衆用藥安全。
如何防範過期藥品被非法利用?
“關鍵在於‘破壞性處理’。”趙志剛介紹,將藥品投入回收箱前,應徹底破壞藥品及其包裝,使其完全失去再利用價值,從源頭上斬斷非法回收利益鏈。一些毒性較強的藥物,如抗癌藥、麻醉藥品、精神類藥品等過期後嚴禁自行處理,必須交由專業機構回收處置。
趙志剛表示,爲防止過期藥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回收行爲;另一方面,回收點應規範管理,做好回收藥品的登記、儲存和運輸,確保最終安全處置。同時,公衆應提高對非法回收危害的認識,不隨意將過期藥賣給不明身份人員,也嚴禁通過二手交易平臺或個人渠道回收藥品,這類行爲涉嫌違法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科學回收,找到“安全歸宿”
“這些過期藥堆在家裏有些年頭了,不敢喫,也不敢亂扔,就一直這麼放着……”
“一聽說社區回收,我馬上就把家裏積的藥都整理出來了……”
“以前扔藥總覺得可惜,又怕被壞人撿去利用,現在能交給街道統一處理,我們放心多了……”
近日,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六條社區組織開展有害垃圾集中回收活動。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居民們拎着一袋袋過期藥品,陸續前來投放。不一會兒,用來回收廢舊藥品的大袋子就更換了好幾個。
“我們這個過期藥品回收活動從去年啓動。”東四街道辦事處生活垃圾分類專班聯絡員高靜宇介紹,“大家反響很積極,我們把它作爲一項固定服務延續下來。”六條社區每季度還聯合醫院開展健康講座,科普藥品的正確使用與儲存知識,並同步組織廢藥集中回收。居民交來的過期藥品由東城區環衛五所運至區裏有害垃圾集中暫存點,最終交付北京生態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無害化集中處置。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通過哪些正規渠道回收過期藥品?
郭頌介紹,目前各街道主要採取兩種回收方式:一是在固定投放點,設置有害垃圾桶或社區過期藥品回收箱;二是開展過期藥專項回收活動,如通過積分兌換等方式,提高居民參與積極性。
“希望大家養成定期清理藥箱和正確投放過期藥的習慣。”郭頌說,建議公衆每季度或每半年檢查一次家庭藥箱,重點查看藥品保質期並記錄開封后的使用時間。對於清出的過期藥品,應將其投入社區回收點或有害垃圾專用箱等規範渠道。
趙志剛補充道,部分藥店設有專門的過期藥品回收點,方便居民就近送交;一些城市也將過期藥品納入“有害垃圾”統一管理,需投放到紅色專用垃圾桶或社區指定回收箱。此外,部分地區還設有專業環保機構接收過期藥品。針對行動不便人羣,有的地區還提供預約上門回收服務。例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平臺已推出線上回收服務,需通過APP提交藥品信息並郵寄處理。
爲推動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部分地區已開展有益探索。例如,廣東的“家庭過期藥品回收聯盟”由藥企牽頭,已累計回收超1800噸過期藥,證明了多方協同模式的可行性。“未來,期待通過制度完善與社會共同參與,讓過期藥品從‘家庭難題’走向‘規範回收’,切實守護公衆健康與生態環境安全。”趙志剛說。
鏈接▶▶▶
問:醫院如何處理過期或報廢藥品?
趙志剛:醫院內部的過期或報廢藥品是作爲“醫療廢物”處理的。醫院對藥品報廢有極其嚴格和規範的管理流程。一般來說,可分爲以下步驟:
1、分類收集。各科室將過期、破損的藥品分類密封包裝。
2、專人覈對與登記。藥學部專人負責覈對品名、規格、數量,並詳細登記造冊,雙人簽字。
3、暫存。存放於專門的“醫療廢物暫存間”。
4、移交與銷燬。與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環保公司簽訂合同,由他們使用專業的醫療廢物轉運車密閉運輸,最終通過高溫焚燒等方式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整個過程有完備的交接記錄,可供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