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試點“戒毒康復所”破解未列管成癮性物質濫用羣體戒治難題
□ 本報記者 王 春
□ 本報通訊員 張曉波
因感情受挫,年輕的小妍(化名)兩年前第一次接觸“笑氣”,試圖用它麻痹自己。短暫的“釋放”很快演變爲無法自拔的依賴,她每天不停地“打氣球”(吸食“笑氣”),直至雙腿麻木、身體虛脫。父母心急如焚,卻屢遭她的強烈抗拒。直到走進浙江省戒毒康復所,小妍纔在專業指導下,逐漸打開心結,配合治療。兩個多月後,她雙腿的麻木感明顯緩解,身體也逐漸好轉。
小妍的經歷,是《法治日報》記者10月22日在浙江杭州召開的全國首場戒治康復試點工作現場會上了解到的一起真實案例。她的轉變,也映射出浙江在應對未列管成癮性物質濫用問題上的探索與實踐。
“笑氣”,學名一氧化二氮(N2O),本是一種醫療麻醉劑和食品添加劑,如今卻被部分年輕人濫用。吸食“笑氣”不僅嚴重損害身心健康,更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以“笑氣”爲代表的未列管成癮性物質濫用現象激增,面臨取證難、流通甄別難、長效戒治難等治理瓶頸。
爲破解這一難題,浙江將戒毒(戒治)康復試點工作列入“12+N”綜合改革。自去年8月啓動以來,經過一年多探索實踐,初步形成“415”戒治康復工作模式,“浙江省戒毒康復所”也正式揭牌。“通過改革破題、收治擴面、創新增效、協作賦能,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浙江省司法廳廳長戴紀說。
形成穩定收治主渠道
“剛開始我特別排斥,一點都不想配合。”小妍回憶,當初父母想送她去戒治,她激烈反抗甚至離家出走。直到父母通過民警介紹和媒體宣傳瞭解到浙江省戒毒康復所,才帶她主動求助。
爲讓更多像小妍這樣的成癮者及時獲得幫助,浙江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創新構建“媒體宣戒、主動求戒、家屬送戒、公安勸戒、醫院轉戒、平臺引戒、校友推戒”七大收治渠道,有效破解了自願戒斷康復“來源少、渠道散”的難題。
浙江省戒毒康復所與全省20餘個縣市公安禁毒部門簽訂收治框架協議並建立警務協作、快速反應、服務保障等6大機制,由公安基層派出所精準摸排、主動勸導符合條件人員入所戒治,形成穩定可靠的收治“主渠道”。
同時,浙江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持續深化禁毒法治教育“法育青藍”專項行動,開展禁毒宣傳200餘場次,受衆超206萬人次,推動全社會形成“遠離笑氣、拒絕濫用”的濃厚氛圍。依託“浙裏戒”應用,上線“戒治康復”專欄,實現“指尖預約、一鍵辦理”,讓有需求者“找得到、辦得快”。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浙江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已累計收治戒治對象282人次,範圍覆蓋全國12個省份及海外華僑。
開具個性化康復處方
“每個成癮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必須‘一人一策’才能見效。”浙江省戒毒康復所民警介紹,該所堅持公益性、自願性原則,推出“走讀式、寄宿式、封閉式、遠程式”四種幫扶形式,供戒治對象和家屬自主選擇。
爲實現精準戒治,浙江還創新建立“三評七查一合議”評估機制,編制《“笑氣”等未列管成癮性物質濫用戒治康復實務手冊》《新精神活性物質成癮診療規範》,首創《戒治對象綜合評估表》,圍繞軀體健康、精神狀態、心理狀況、運動功能等15個模塊,運用6個專業量表,爲其在入所、在所、出所三個關鍵階段開展全面評估,精準開具“個性化”康復處方,綜合運用心理干預、物理治療、行爲矯正等5大領域10大方法開展對症治療。
目前,該所已幫扶戒治對象290餘人次,特別是幫助32名因吸食“笑氣”導致雙下肢瀕臨癱瘓的戒治對象恢復行走功能。
科技賦能戒治專業化
小海(化名)15歲時跟隨父親出國並在當地寄宿學校學習,學會了抽電子煙、吸食“K粉”和“笑氣”。他的父親知道後,馬上帶他回國並來到浙江省戒毒康復所。
“在康復所這段時間裏,我接受了科學的戒治、規範的治療,特別是警官的耐心幫助和高科技設備的加持,讓我的身心有了積極改觀。”小海感慨地說。
小海的轉變,不僅源於個性化的康復方案,也離不開浙江在戒治康復中堅持的“科技+協作”雙輪驅動策略。
爲提升戒治過程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浙江省戒毒康復所積極拓展外部資源,構建起一套“醫—校—企”協同支持網絡:
與浙江省精神衛生中心、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等7家省內知名醫院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共同制定完整的突發情況應急處置方案,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危急重症快速處置,大幅提升醫療救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爲科學系等高校,開展“笑氣”成癮機制、成癮行爲干預、神經損傷修復等10個重點課題研究,爲破解“笑氣”濫用治理難題提供科學支撐。
與杭州BrainCo強腦科技、杭州普羅風智能科技等6家高新企業共建研發平臺,合作研發“笑氣”成癮治療智能頭環、吸食“笑氣”快速檢測儀器等設備,以科技賦能提升戒治康復專業化水平。
“下一步,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將進一步優化戒治環境、強化警力配置、深化科研攻關,努力爲全國探索‘中國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解決‘笑氣’成癮問題提供更多浙江方案、貢獻更多浙江智慧。”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局長林守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