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基“狂飆”!ETF規模半年連破六關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2025年的中國基金市場,債券ETF無疑是“最靚的仔”。11月3日,全市場債券ETF總規模正式站上7000億元,較9月下旬的6000億元僅月餘時間。回溯全年,從2月到11月,債券ETF規模勢如破竹,接連突破2000億、3000億、4000億、5000億、6000億直至7000億,年內連破六個“千億”關口,上演了一場驚人的“狂飆”式增長。

增量超七成,新發產品成主力

這場規模盛宴的背後,是產品數量和存量規模的雙重驅動。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債券ETF產品總數已達53只,其中32只爲年內新成立,佔比超過60%。而7000多億的總規模中,年內增量高達5200.58億元,佔比74.29%,意味着當前市場的絕大部分規模是在2025年一年內實現的。

資金的“用腳投票”是增長的核心動力。截至10月3日,全市場ETF年內累計淨流入約9800億元,其中債券ETF貢獻了4232.51億元,佔比超過四成,成爲吸金主力。即便在2月至4月市場整體調整、ETF資金淨流出的階段,債券ETF依然保持了穩定的淨流入態勢。

百億俱樂部擴容,品類日趨豐富

隨着規模激增,債券ETF的“頭部效應”愈發明顯。目前,53只產品中已有30只規模突破百億元,佔比過半。其中,海富通旗下的短融債ETF以超650億元的規模領跑,博時可轉債ETF、富國政金債券ETF、鵬揚30年國債ETF等規模也均在30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債券ETF的品類佈局正從單一走向多元,已全面覆蓋可轉債、國債、公司債、科創債、信用債、城投債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作爲今年下半年的“新秀”,科創債ETF家族迅速壯大至24只,總規模從成立初的不足700億元飆升至2500億元,成爲市場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機制優勢與未來趨勢

“展望未來,市場信心十足”,多位業內受訪人士一致認爲。

一位資深公募高管分析道,“從底層資產來看,債券標的的規模遠遠大於股票資產。我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近200萬億,是A股總市值的近兩倍。從這個維度看,債券ETF規模在理論上有望超過股票ETF。但這並非必然,在現實中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的業績,如果主動型債基的業績沒能呈現出優於被動基金的優勢,資金會持續轉向債券ETF,這個思路和近些年股票ETF的發展是一致的;二是管理成本,如果被動投資的費率和運營成本持續降低,債券ETF有望持續受到青睞。”

北京某頭部券商的金融產品分析師則從宏觀和投資者行爲角度進行了解讀: “今年債券ETF的爆發,並非偶然。一方面,在利率下行和資產荒的宏觀背景下,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的‘固收類’資產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債券ETF憑藉其‘T+0’交易、高透明度、低費率以及可質押回購等獨特的交易優勢,完美契合了機構資金和高淨值客戶對流動性和交易靈活性的要求。它不僅是一個配置工具,更是一個高效的交易工具,這是傳統場外債基無法比擬的。”

此外,觀察市場發現,投資範圍更廣的“偏債多資產ETF”(如90%債券+10%股票)或將成爲下一階段的佈局趨勢。北京一位公募品牌營銷人士預測: “從佈局品類來看,偏債固收類的多資產ETF可能是接下來的佈局趨勢。但佈局這類的公司,大概率依然以具有先發優勢的基金公司爲主。”(文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