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鏈博會主場奏響“魯泰協奏曲”:爲“黃金50年”再添新章

【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張陽】2025年7月16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期間,中國(山東)·泰國主題活動暨供應鏈國際合作推介洽談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同期舉辦。此次活動恰逢中泰建交50週年,以“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爲核心,匯聚了中泰兩國政府官員、工商界領袖及國際機構代表,共話合作新機遇,共繪發展新藍圖。

山東省副省長宋軍繼在致辭中指出,山東是中國東部沿海的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經濟大省和開放大省,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當前山東省正深入推進“十鏈百羣萬企”“融鏈固鏈”的專項行動,助力企業買全球、賣全球,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目前,山東產業體系健全完備,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當中的197個,超過100種重點產品產量位居中國的前三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超過4萬家,實現營收近12萬億人民幣。2024年進出口總額達3.38萬億元,出口首次超過2萬億人民幣,在中國排第四位,與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

其中,魯泰雙邊貿易表現亮眼,2024年貿易額達746億元,同比增長10.8%;33家山東企業在泰投資超4.8億美元,打造了兩國地方合作的典範。宋軍繼強調,“山東願與泰國在貿易往來、產業合作、物流設施、平臺共建等方面深化協作,共同培育‘新三樣’等貿易增長點,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產業升級。”

泰國商務部常務副次長艾卡闡·斯達瓦拉瀾對中泰“黃金50年”合作成果表示肯定。他提到,2024年泰國與山東貿易額達98億美元,佔中泰貿易總額的8.5%,泰國向山東出口的橡膠、水果、電器等產品與山東輸泰的機械、化工產品形成互補。泰國作爲東盟門戶,擁有7億人口的市場潛力,且與全球多個經濟體簽署自貿協定,爲山東企業輻射東南亞提供重要支點。泰國商務部在華設立了8個辦事處,其中就包含了山東青島,爲兩地企業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艾卡闡·斯達瓦拉瀾說:“我覺得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和今天的主題活動都舉辦的恰逢其時,在今年,我們面臨着非常多的挑戰,影響着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今天的會議恰好也是一次供應鏈專家的盛會,爲這次會議貢獻了智慧,我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鏈博會的平臺進行交流,以便於我們能共同邁向遠方,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聶文慧表示,鏈博會作爲全球首個專注供應鏈的國家級展會,已成爲中外企業對接的重要平臺。第三屆鏈博會境外參展商佔35%,參展主體覆蓋7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專業觀衆來自100多個國家,這一串串的數字,是對鏈博會投下的信任票,更是鼓舞我們把鏈博會越辦越好的動力源。

聶文慧說:“本屆鏈博會泰國擔任主賓國,山東作爲主賓省,雙方以‘鏈’爲媒,

共同講好主賓一家親的故事,希望大家用好這一平臺,深度對接洽談,找到合作伙伴,充分彰顯鏈博會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中外企業互動的四大鮮明特色。貿促會將依託全球30個代表處和394個雙邊合作機制,助力魯泰經貿合作,在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的征程中相互成就,雙向奔赴。”

在產業推介環節,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曉詳解了山東產業鏈優勢:19條省級標誌性產業鏈涵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2024年實現營收近11萬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45%,工業軟件規模居全國首位,爲與泰國在汽車零部件、數字技術等領域合作奠定基礎。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祕書長納立·特薩提拉沙則拋出“橄欖枝”:泰國將對投資者提供有競爭力的稅收和非稅收激勵措施,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同時還作爲核心協調者和鏈接者,簡化程序,幫助企業解決運營方面的挑戰。

會上,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林楚欽、泰中商務委員會主席邱威功等僑領均表示,將發揮民間橋樑作用,推動山東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對接,年內計劃組織50家山東企業赴泰考察,重點對接數字經濟、海洋裝備等合作項目。山東濟南、青島、煙臺等市也分別推介了本地產業優勢。

本次洽談會吸引了110餘家國際機構和企業參與,涵蓋泰國正大、德國西門子、美國花旗銀行等跨國企業,以及山東重工、浪潮、萬華化學等本土龍頭。隨着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山東與泰國正從傳統貿易向產業鏈深度融合升級。此次活動作爲中泰建交50週年的重要經貿活動,不僅鞏固了雙方在機電、農產品等傳統領域的合作,更在綠色能源、數字技術等新興賽道開闢了新空間,爲構建更爲緊密的區域供應鏈體系注入強勁動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