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電影表演藝術家達式常被中國文聯授予終身成就獎。領獎臺上,這位83歲高齡、從影一個甲子的耄耋老人,一身藍色西裝,頭髮灰白,腰背挺直,儒雅不減當年,讓觀衆想起他塑造的一系列角色。
達式常的表演,有一種跨越時空的魅力。他的銀幕處女秀,是上世紀60年代在《年青的一代》中飾演文弱書生林育生。二十多歲的他是我母親那一代女性心中的青春偶像。上世紀70年代,達式常在《難忘的戰鬥》中飾演副團長田文中,身着樸素的“六五”式軍裝,挺拔、英武。到了我這一代,初中時,我就能背誦達式常在《人到中年》中朗誦過的那首詩《我願意是急流……》。
金雞獎的頒獎禮上,達式常再一次朗誦這首詩。他的嗓音,一如40年前那般清澈。他的眼神,也一如40年前那樣深邃。恰如時光的一個輪迴。達式常的銀幕形象以及他朗誦過的這首詩,依然銘刻在幾代人的記憶深處。
上世紀40年代,達式常出生在上海一個貧困的大家庭。從小營養不良,瘦弱不堪,讓他養成了安靜、柔和、內秀的個性。上小學時,沉默寡言的他偏偏最愛聽老師們講故事,英雄的事蹟成爲滋養他成長的陽光雨露。漸漸地,他也開始模仿老師的口吻,把這些故事講給身邊的小夥伴聽,試着添加自己的理解、發揮和情緒。進入中學,達式常參加了學校合唱隊,還和同學自編自演了幾臺小話劇。1959年,他如願考入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在凌之浩、路明、莫愁等老一代電影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下,邁入戲劇表演藝術殿堂。
《年青的一代》中的林育生一角並不討好,卻因爲達式常的演繹,受到觀衆的喜愛。有一次,達式常向謝晉導演請教電影表演,一向古道熱腸的謝晉忍不住點撥他:“你啊!你的近景和特寫,比不上中全景,你要特別注意!”隻言片語,道破電影與話劇表演的分水嶺。攝影機前的表演,演員面部的神情、動作細節,特別是眼神中的細微幽深之處,纔是電影表演的精華所在。達式常頓覺受益匪淺。
從藝60年來,達式常飾演的角色形形色色,革命者、科學家、醫生、幹部、文藝青年、部隊指揮員……1981年,他憑藉電影《燕歸來》獲第四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1984年,又因在電影《譚嗣同》中飾演譚嗣同而備受好評。在諸多人物羣像中,最有特色、讓人過目不忘的角色,莫過於《人到中年》中的傅家傑。戴副眼鏡、樸素的寸頭、鬢角幾縷白髮、一臉胡茬,面部難掩一絲疲憊和憔悴,堪稱人到中年的典型形象。片中有一個傅家傑脫毛衣的鏡頭,只見他背對鏡頭,緩緩褪去套頭毛衣,將裏面一件滿是破洞的舊汗衫暴露在觀衆眼前。這個細節勝過千言萬語,道出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生活的清苦,在觀衆心裏掀起情感波瀾。達式常回憶,他收到的幾封觀衆來信,都說她們家“那口子”身上的汗衫,就跟電影中他穿的那件一模一樣。
細節的魅力,來自電影藝術家與觀衆在生活上的同呼吸、共命運。達式常與傅家傑是同齡人,他的家庭生活與傅家傑高度相似。在《人到中年》拍攝現場,他甚至不用太做案頭準備,各種生活細節和感受,早已成竹在胸。他把自己平常的居家生活直接搬上銀幕,牀和書桌怎麼擺放,牀單和窗簾什麼花色、什麼圖案……只要按自己平時生活中最熟悉的樣子就不會錯。把自己的生活帶上銀幕,演員在鏡頭前就不是在表演,而是再現自己的日常生活。電影的生活質感由此而來。
達式常飾演的軍人,也帶有一股書卷氣,讓銀幕上的軍人形象得到了一種獨特而富於個性化的詮釋。達式常曾回憶,有個剛入伍不久的小戰士寫信給他,描述自己和戰友們一起觀看《難忘的戰鬥》的情形。影片正在放映,突然飄落雨滴,部隊沒有因此而中斷放映,大家冒着大雨看完影片。又有一次,其他營區放映這部影片,戰士們不能脫離自己的崗位,於是,他們關掉所有燈光,在黑暗中用耳朵又“看”了一遍《難忘的戰鬥》。
那個年代、那些人、那些故事,距離今天已經十分遙遠,但觀衆沒有忘記達式常,沒有忘記他扮演過的角色。這就是表演的魅力所在。
(作者爲上海戲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