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思南
世界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隨着成本優勢的顯現、儲能技術的發展、全球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關注以及支持政策的完善,可再生能源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12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京發佈《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下稱《世界能源藍皮書》)。
《世界能源藍皮書》稱,2020年及今後一段時間內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第一,成本進一步下降並最終實現平價上網;第二,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和企業開始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第三,新的技術將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得到更多應用。
《世界能源藍皮書》介紹,2019年以來,以風能、太陽能爲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光伏和風能發電成本顯著下降,較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即將進入平價時代。
研究發現,2019年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數據顯示,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已低於化石燃料。
IRENA指出,技術的不斷突破,使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同時碳排放規定愈加嚴格,讓燃煤電站的維修和污染控制成本不斷走高,這導致越來越多的煤電項目成本高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成本優勢使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近期,全球能源研究機構也紛紛表示,低成本的綠色電力正在成爲常態,低價可再生能源將主導電力市場發展。
IRENA預計,2020年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將再下降13%,陸上風電的平均成本將再下降8%。屆時,全球將有超過3/4的陸上風電、1/5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價格低於最便宜的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發電成本。
《世界能源藍皮書》認爲,經過數十年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終於克服了技術、成本等難題,迎來告別補貼的時代。在世界各國共同面對氣候變暖、能源結構調整等挑戰的背景下,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將成爲全球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