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三屆(2020)中國城市能源變革峯會暨第二屆分佈式能源生態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召開。
本屆峯會由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中國機械通用工業聯合會、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委會、上海市節能協會聯合主辦,以“踐行·賦能”爲主題,聚焦城市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城市“碳中和”路徑探索與實踐、分佈式能源助推城市能源韌性轉型等話題展開深度研討與思想碰撞,爲政府、研究機構與行業搭建溝通交流、協同共進的大舞臺。中國能源報社旗下《中國城市能源週刊》、環球網能源頻道、《上海節能》雜誌進行專題報道,環球網全程直播。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隋永濱,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理事長劉賀明,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韓文科,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長、中國能源報社總編輯劉建林,上海市節能協會會長王堅,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專家組組長柴俊勇,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研室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室原特約研究員徐曉東,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祕書長、節能減排中心主任王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方建平等領導嘉賓出席大會。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偉陽主持峯會。
峯會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韓文科,國際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專家組組長柴俊勇,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方建平,同濟大學教授龍惟定,英國(皇家)燃氣專業學會(IGEM)會長、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市務及營業總經理黃維安分享主旨演講。“如何構建分佈式能源生態圈”“‘碳中和’爲城市能源帶來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專場研討同期召開。
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高校、媒體機構的近200名代表參會、超10萬人在線觀看直播。
“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項目100強”榜單,以及“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十大最佳運維企業”“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項目”兩大獎項同期重磅揭曉。
今年9月我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的最新脫碳承諾——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僅事關經濟社會轉型,也將成爲城市用能文明、低碳文明和綠色文明的重要指引。
劉賀明在致辭中指出,我國一方面要直面傳統產業發展放緩、市場競爭加劇、新興業務商業模式和市場化運營機制變革的重重壓力,另一方面也將迎來產業全面升級,實現戰略突破、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
劉賀明進一步強調,天然氣產業作爲能源轉型的戰略支撐,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城市與能源發展相輔相成,建立綠色低碳的城市能源體系是推動健康、宜居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任務。融合協作是能源變革潮流的新要求,打造健康有序的產業發展生態,將重塑能源格局、實現共贏。因此,“將城市能源變革峯會與分佈式能源生態論壇合在一起舉辦,非常符合能源轉型融合發展的形勢和需要。”
隋永濱在致辭中表示,能源是支撐城市運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物質。相關數據顯示,作爲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牽引力量,城市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3%,卻產生了全球72%的溫室氣體排放。面臨“碳中和”城市建設大任,能源理應扮演主角,城市清潔、綠色、低碳用能訴求將進一步得以強化。與此同時,伴隨着新基建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進,加之今年以來的疫情應急響應考驗,也對城市智慧高效用能發展提出迫切要求。“智能+能源”必將成爲未來城市建設的標準與基礎。
王堅在致辭中介紹,國家在經濟轉型期深化能源結構調整的緊迫性和決心。天然氣作爲最清潔的化石能源,無疑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力工具。但如何高效利用天然氣,從而使之引領城市能源高質量發展,是行業科研人員和企業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他表示,國內分佈式能源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發展速度、規模有限,還面臨着不少障礙。分佈式能源如何在國家能源變革、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背景下,主動與其它技術、系統、概念融合,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是當前行業關注焦點。在此背景下,討論能源轉型與碳中和、分佈式能源助推城市能源韌性轉型、分佈式能源與能源革命等問題正當其時。
談及能源轉型與碳中和時,杜祥琬強調:“節能提效是中國能源戰略之首,是綠色、低碳的第一能源,是保障國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環境安全的要素。”
“提能效、降能耗,化石燃料替代,碳移除、增加碳匯,是碳中和三要素。碳中和目標對我國是挑戰更是機遇,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新投資,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杜祥琬進一步指出。
韓文科亦認爲,“十四五”期間,城市能源變革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以電氣化、高效化、智能化爲導向推動能源消費方式升級,集中式和分佈式並舉,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並千方百計提升本地消納能力。
他在展望城市能源變革趨勢時指出,能源技術、體制革命是城市能源變革的重點。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的根基與血脈,能源體系規應先於城市建設,並協同推進。
柴俊勇在“能源安全是城市大安全的血脈”主旨演講中表示,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通電、通路這“二通”最爲關鍵,且通電比通路更重要。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較高,部分地方能源供應問題仍比較突出,需求側響應、供應側調峯的潛能未充分發揮。若要做好城市能源安全,要做到暢通無阻,輸送千家萬戶;能量無缺,做到節能增效;銜接無縫,多方齊心協力;常態無憂,保持居安思危;應急無險,時刻常備不懈。
柴俊勇認爲,只有做到更精準、更主動、更協同、更快速、更科學、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8個更”,全災種、全方位、全預料(待確認)、全過程、全社會的“5個全”,才能真正形成務實管用、高效便捷的超大型城市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經驗和模式。
方建平在“分佈式能源助推城市能源綠色韌性轉型”的主旨演講中提出,要把握“新基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向低碳化、數字化的綜合智慧能源演進,打造綠色韌性能源,融入城市應急能源體系。“分佈式能源可控可靠、啓動快速,在建立城市能源大腦進程中,可爲其提供基礎的應急安全保障能力。除氣源應急保障外,天然氣可以爲城市搶險救災等提供應急能源(電力)保障,跨界融合且更經濟環保。”他強調。
在城市能源變革進程中,一批敢於創新爭先的優秀企業與項目涌現,“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項目100強”是行業協會首次聯手第三方權威專業傳媒發起、專門聚焦終端用能領域的評價活動。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數據中心主任、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副祕書長王林鈺進行百強榜單發佈及評價解讀。
爲致敬行業創新先鋒、弘揚榜樣力量,主辦方重點表彰了“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十大最佳運維企業”,以及25個“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最具複製推廣性典型案例”,旨在以行業榜樣的力量,引領城市能源走向品牌化發展道路。
王林鈺介紹,“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清潔高效供能項目100強”由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中國城市能源週刊》聯手發起。活動自2020年4月正式啓動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實地調研了數十個項目,並在《中國城市能源週刊》刊發了12期紀實系列報道。期間,通過採訪調研、行業組織推薦、企業申報,以及主辦方按照評價說明中的四個維度從大數據庫自動獲取的方式經初評、網絡公示與評選、終評三個環節,從近400個入庫項目中遴選出183個項目,最終“100強”脫穎而出。評價活動初步展示了多年來專注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諸多能源項目實踐,爲樹立城市能源發展的良好正面形象開了個好頭。
記者瞭解到,峯會同期重點舉辦“清潔高效供能典型項目特別展”,是“國際流體機械展”55000平方米規模展區之亮點、7大專業展出之唯一項目展,與500餘家領袖企業同臺亮相、吸引8萬餘名專業觀衆參觀。
11日上午,與會嘉賓將前往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及加氫站、江森自控亞太總部能源利用示範項目進行能源高效利用典型項目考察,力促進一步推動各地能源企業與上海市優秀典型項目借鑑與交流,共同推動城市能源轉型及高質量發展。
(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祕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