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 記者 心月】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貿易展區內,港機集團(HAECO)佔地面積53.73平方米互動展臺人氣十足。75週年主題展示牆通過AI技術活化老照片,串聯起企業從1950年成立至今的發展脈絡,3D打印模型展示企業三大業務(機身、部件及發動機)與廈門太古翔安新機場維修基地未來場景演示,生動詮釋着這家全球領先航空維修企業的創新活力與中國情緣。作爲港機集團在華覈心業務掌舵人,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官劍文在進博會現場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分享企業紮根中國三十載的發展密碼與未來藍圖。

紮根廈門:“天時地利人和”孕育產業生態
據瞭解,自1993年廈門太古成立以來,港機集團已在廈門及周邊構建起覆蓋機身服務、起落架、發動機維修以及複合材料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業圈,境外客戶涵蓋美國聯合航空、日本全日空、漢莎航空、法航等全球知名航企。
談及企業在華髮展的根基,官劍文特別提到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賦能。“廈門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營商等方面,可以說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都很好。”
官劍文進一步解釋稱,“天時”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廈門海關推出的‘飛機維修一體化監管’等創新政策,讓我們的維修效率大幅提升,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地利”則源於廈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距香港僅一小時飛行時間,便於人才與硬件資源週轉;而“人和”體現在多方支持與人才儲備上,“我們和當地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有飛機維修班,在人才方面也有很好的供應、儲備”。
此外,官劍文補充稱,廈門太古的早期發展離不開香港總部的支持,“廈門太古在剛成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港機香港基地的幫助,包括人才技術人員的幫助,包括幫我們培訓人才,然後一步一步發展起來”,如今雙方仍保持緊密業務協同,飛機維修過程中可實現起落架等部件的跨基地專業維修,爲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精益求新:新基地引領行業綠色智能變革
此次進博會上,廈門太古翔安國際機場維修基地項目成爲全場焦點。這一港機集團成立以來最大單筆投資項目,由18棟建築組成,總面積達537,300平方米,相當於84個足球場大小,兩座“背靠背”設計的機庫中,一號機庫主桁架單跨度達269.5米,堪稱全球最大單跨度飛機維修機庫,可同時容納12架大型寬體飛機及6架寬/窄體飛機開展深度維修和噴漆工作,目前已有客戶提前預訂維修機位。
綠色發展與智能升級是新基地的核心關鍵詞。官劍文介紹:“創新技術和綠色環保是我們兩大主題,也是我們今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的。” 新機庫屋蓋覆蓋51,636平方米太陽能板,採用光儲直柔模式,“我們不僅是發電,在存儲方面,能夠實現低谷儲電,高峯放電”,年發電量高達22,460千瓦時,足以爲2,245個家庭供電;基地還配備先進廢水處理系統,“我們可以把飛機維修中產生的水進行處理,儘量的去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每年可處理273,250立方米廢水,相當於填滿110個游泳池;噴漆機位則搭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系統,“在新的機庫,我們專門建立了兩個獨立的噴漆機位,裏面包括所有的空調設備等等,都是用的現在最先進的設備,將來可以儘量地減少排放”,該系統每小時可處理1,160,000立方米廢氣。相較於高崎基地,翔安新基地在佈局規劃、物流效率與資源共享方面實現質的提升,已斬獲LEED鉑金級認證,成爲美國以外首個獲此認證的民航飛機維修設施,契合集團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也呼應了國家“雙碳”目標。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官劍文透露:“數字化轉型在整個集團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大家會協同工作。不管是在AI的應用,在一些新技術的應用,還有一些新設備,我們甚至自己研發,方方面面都做了很多。” 企業不僅運用無人機進行飛機外觀檢查,還引入自主移動機器人、送貨無人車等設備,打通庫房與機庫的運輸網絡,縮短航材尋位時間,提升供貨效率與準確度;新基地採用600米長“中軸”設計連接機庫與附屬建築,結合智能調度算法,可靈活適配不同機型的維修需求。
攜手中國:與開放機遇同頻共振
作爲進博會的“連續參展者”,官劍文對這一開放平臺有着深刻理解:“進博會本身是一箇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現,通過參展可以讓我們更多梳理一下過往發展的一些積累,同時也是可以向全球的合作伙伴學習、深化務實對接,爲後續合作夯實基礎。” 他表示,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的市場準入、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數字經濟紅利,爲外資企業帶來多重發展機遇。
此次參展,港機集團集中呈現了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在飛機維修領域的應用成果。藉助進博會平臺,廈門太古接待了中國內地、東南亞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多地政府代表團,進一步深化了多方合作共識。值得一提的是,港機集團已與中國商飛下屬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爲C909和C919提供基地維修服務,並計劃2025年前開發CF34-10A發動機和C909起落架維修能力,在C919逃生滑梯維修方面已形成專業技術。
廈門太古服務的客戶遍佈全球,90%-95%均來自中國境外,“他們的服務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意味着我們的整個質量標準是非常好的”,而“現在我們的客戶都是追着我們要機位的,因爲我們的機位一直都是非常滿的”,這些都讓官劍文對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充滿信心,“從長遠來看,港機集團包括廈門太古會更多關注創新技術,做到更高質量。這個行業不應該只是一個傳統的行業,應該更多用好現在的新技術。”
展望未來,官劍文信心滿滿。2026年,翔安新基地將全面落成,港機發動機服務(廈門)第三期設施也將同步啓用。廈門太古將以75年企業積澱爲基石,以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爲抓手,持續構建更具競爭力的航空維修生態系統,做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見證者、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