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大舞臺受到各地文旅部門熱捧,成爲激活城市文旅消費的“數字新基建”。在河北唐山遷安的天元谷景區,每晚8點,泡泡龍大舞臺的演出燈光亮起,線上線下瞬間沸騰。成千上萬的遊客在現場觀看,數百萬粉絲同時湧入直播間。在“直播大舞臺”的帶動下,該景區的60家商戶實現營收增長,開啓了“直播+”文旅融合的新路徑。
這樣熱鬧的場景,正在全國許多城市同步上演。快手打造的直播大舞臺,以“線下沉浸+線上互動”模式,創新文旅融合的新路徑,爲三四線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每個城市、每個鄉村都可以基於自身的特色找到在數字生態中的獨特定位,形成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煙火氣的數字化生存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如何安放“煙火氣”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命題。直播大舞臺爲此提供了創新思路:
一方面,它實現了技術便利與人際互動的有機統一。美國學者雪莉·特克在《羣體性孤獨》中指出,數字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技術應用中保持人性溫度。在天元谷景區,觀衆不僅沉浸在一片歡騰的現場氛圍中,可以與近在咫尺的表演者互動,還可以直接上臺表演展示才藝;線上網友則通過彈幕互動、虛擬禮物等方式深度參與。而直播大舞臺的內容通過平臺留存,持續產生長尾效應。
另一方面,它重構了城市公共空間的社交功能。城市學家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強調,街道生活的活力是城市健康的重要指標。傳統的街頭表演、夜市活動在直播技術的賦能下,獲得了更廣泛的參與度和影響力。這種“物理空間+數字延伸”的模式,使城市煙火氣得以在數字時代延續和昇華。
更重要的是,直播大舞臺創造了一種新型的社會資本積累方式。社會學家帕特南認爲,社會資本是社區發展的重要資源。線上互動積累的社交關係,通過線下活動轉化爲真實的人際網絡;而線下建立的聯繫,又反過來強化了線上社羣的黏性。這種雙向賦能機制,爲城市社會資本的培育提供了新路徑。
這種“數字化煙火氣”的成功,關鍵在於把握了三個平衡點:技術應用與人文關懷的平衡、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創新突破與文化傳承的平衡。它爲破解現代城市“千城一面”的困境提供了可行方案。
城市競爭的新維度:人氣積聚與激活
在城市競爭力的傳統評價體系中,經濟規模、科技水平等“硬指標”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然而,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的“鑽石模型”提醒我們,需求條件同樣是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直播大舞臺的實踐啓示我們,人氣的積聚與激活同樣至關重要:
首先,它重塑了城市吸引力構成。當“網紅打卡地”成爲年輕人旅行決策的重要因素時,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直播內容實際上成爲了城市形象的動態名片。更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塑造的城市形象更具真實感和親和力。
其次,它創新了人才留存機制。人才集聚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通過提供展示舞臺和創收渠道,直播大舞臺吸引了大量本地青年返鄉創業,形成了獨特的人才“迴流效應”。這些年輕人不僅帶來了新的創意,更改變了城市的人口結構。
第三,它優化了城市品牌傳播路徑。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理論在數字時代有了新的詮釋。傳統的城市宣傳往往依賴官方渠道,而直播大舞臺通過“民間敘事”的方式,以更真實、更生動的內容贏得受衆信任。這種自下而上的傳播模式,其效果遠高於傳統宣傳方式。這種“用戶生成內容”(UGC)的模式,正在重塑城市營銷的格局。
從城市發展戰略看,直播大舞臺代表了一種“軟實力”建設路徑。它與傳統的“硬實力”建設形成互補:科技園區吸引高端人才,直播生態留住本土青年;重大項目拉動GDP增長,內容創作提升城市魅力。這種“剛柔並濟”的發展模式,或將成爲新時期城市競爭的關鍵所在。
直播大舞臺爲三四線城市提供了重新定義自身價值的機會。網絡社會的崛起使得地方性知識獲得了新的表達和傳播渠道。通過挖掘和弘揚地方文化,這些城市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三四線城市正利用這一機遇,將傳統與現代、地方與全球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社會性的重新激活、消費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直播大舞臺不僅提升了城市生活的質量,還增強了城市的經濟活力。未來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將越來越取決於其激發人性化體驗的能力。那些能夠巧妙平衡技術便利與人際溫度、現代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城市,必將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直播大舞臺的成功,正是這種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它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數字經濟時代城市活力再造的新圖景。(作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盧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