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從全運會之窗看發展的萬千氣象

11月9日晚,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拉開大幕。粵港澳首次聯合舉辦全運會,這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生動實踐,爲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寫下鮮明註腳。透過全運會之窗,讓世界看到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萬千氣象。

這是一股激昂澎湃的全運力量。作爲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走過六十六載的全運會掀開嶄新一頁,並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澎湃力量。從歷史中走來,在變革中前行,全運會與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同頻共振,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路相伴。從“對接奧運”到“全民全運”,發展以人民爲中心的體育,賦予全運會旺盛的生命力。“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站在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歷史關口,粵港澳首次聯合舉辦全運會,這是歷史賦予三地的特殊使命,既見證着大灣區的深度融合與澎湃活力,也釋放出一股催人奮進的全運力量。拳拳愛國心激盪家國情懷,匯聚起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這是一場多元燦爛的文化盛宴。全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次文化盛宴。無論是從火炬傳遞,還是開幕式,或者是從比賽的過程來看,在鏡頭的移動中,目光所及處,讓大家看到了粵港澳多元絢麗的嶺南文化,看到了歷史與現實交融交匯的壯麗圖景,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從歷史視角看,百餘年前,在粵港澳地區打開了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這裏蹚出了一條經濟特區建設之路;奮進新時代,灣區潮湧,粵港澳三地同胞始終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從中華傳統武術,到悠遠的粵劇聲腔,從醒獅騰躍,到龍舟競速,在嶺南文化的浸潤下,增強了文化自信,激發了大灣區砥礪奮進力量,爲未來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更多源頭活水。

這是一幅科技賦能的創新圖景。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家強則體育強。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的運用爲全運會注入了新活力,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作爲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科技創新爲本屆全運會增色添彩。從人形機器人蔘與火炬傳遞方陣,到“雲上全運村”打破觀賽時空界限,再到“數字人志願者”提供24小時智能服務,前沿科技賦能體育盛會,盡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豐碩成果。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正加速邁向全球前列,2025年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羣已位列全球百強創新集羣首位,科技成果轉化和跨境合作成效顯著。該區域高校院所專利跨區域轉化達776件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加速,"灣區智造"正開闢全球市場新航道。全運之夢照進現實,映射出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的美好圖景。(張若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