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廣州喜樂包”主設計師:“會說話的眼睛”讓人駐足

【環球時報赴廣東特派記者 李萌】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開幕式散場後,現場觀衆揹着印有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元素的揹包走向地鐵站的身影成爲一道獨特的“流動風景線”。這款瞬間吸引全網目光的“顯眼包”名爲“廣州喜樂包”。近日,在“灣區全運 廣州創意”主題活動上,這款包的主設計師曾振偉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顯眼包”背後的創作靈感。

在設計過程中,曾振偉找到了最核心的設計錨點——“喜洋洋”“樂融融”靈動閃亮的眼睛。“我將海豚臉譜進行視覺放大,讓那雙標誌性的大眼睛直面後方,形成與路人的直接對視。”他表示,這種視覺設計,構建了奇妙的互動場景:當行人瞥見揹包上的“凝視”,便會不自覺產生交流欲與好奇心。而這一設計構想,在開幕式後的街頭得到了最生動的印證——無數路人因這雙“會說話的眼睛”駐足。“作品能成爲承載廣州城市形象的符號,獲得大衆如此熱烈的反饋,這份認可遠超預期。”

曾振偉闡釋說,從設計角度來看,三維立體在不同場合都能讓人感受到形象的可愛。但當三維形象轉化爲二維平面時,如何保留感染力並激發互動欲至關重要。如果圖案太小,就容易失去存在感,而放大的海豚眼睛能在遠距離形成視覺焦點。“當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與你對視時,交流的慾望便自然產生,這正是設計的感染力所在”。與此同時,時尚感也很重要。曾振偉在色彩搭配與線條勾勒中融入現代時尚語言,讓傳統吉祥物形象擺脫刻板印象。

兼顧不同受衆羣體審美,是“廣州喜樂包”的另一重設計考量。“這款包最大的特點是老少咸宜。”曾振偉表示,一個作品做到令男女老少、不同職業人士都喜歡很難。爲此,“廣州喜樂包”有4款差異化設計:一款專爲運動員定製,另外3款則以“盲盒”形式隨機派發。正因有4款不同圖案,分別契合不同審美喜好,這款包才能廣受好評。

在曾振偉看來,一款成功的文化產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他希望將這款包打造成廣州特色產品,讓大家在開幕式結束後繼續使用。基於這一考量,這款包選用對人體無害的新型防水材料,既保障了雨天使用的實用性,又提升了產品耐用性。曾振偉認爲,作爲一款文化產品,與價格相比,這款包的紀念意義更重要。

“廣州喜樂包”走紅後,不少網友大呼“想要”。但熱度之下,版權保護的議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曾振偉認爲:“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保障原創者權益的核心前提,更是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的關鍵。真正用文化創造價值的設計師理應獲得認可與支持。”     

此次“廣州喜樂包”的成功,並非曾振偉的首次文化破圈。在珠江新城核心商務區,他創作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早已成爲羊城的文化地標,包括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之門》、廣州環貿中心的《擁抱世界》《出水芙蓉》等。談及這些創作,曾振偉表示,嶺南文化擁有兩千餘年歷史,蘊藏着無數文化瑰寶,但很多元素尚未得到充分的現代化轉化。在他看來,廣州作爲千年商都,其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在於“持續創造新價值”。“我們不能侷限於國內市場的視野,而應帶着廣州設計、粵港澳大灣區設計主動參與全球競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