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卡里怎麼突然多了一筆錢?”
深秋時節
南京理工大學的多名同學
發現了一個“驚喜”:
飯卡里的餘額悄悄變多了!
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
這是南京理工大學的
“暖心飯卡”資助活動
無需申請
精準識別,不設提醒
學校便直接將補貼款
打進困難學生的食堂飯卡
9年時光
讓771萬元善意悄悄流淌
這份 “不聲不響” 的溫暖
南理工已經持續了9年
2016年
學校策劃發起 “暖心飯卡” 項目
目標很樸素
通過默默資助學生的方式
讓困難學生喫飽飯
幫助他們安心踏實地學習

截至2025年11月2日
共有8162人次
爲這個項目注入力量
累計捐贈善款771萬元
而這份善意
最終化作3.7萬餘人次學生的
就餐資助
進入了有需要的學生飯卡里
補助金額從每月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不聲張、不追問
就悄悄把資助打過去
這份無聲的守護
既傳遞了溫暖
也保護了學生們的自尊
用細心與科技
把溫暖遞到最需要的人手裏
“悄悄給” 的背後
是格外用心的 “精準找”
一開始
項目靠大數據篩選
以“每月在食堂就餐次數不低於60次
每月平均消費不高於750元”爲標準
給生活上可能有困難的學生“悄悄打錢”

可時間久了
大數據偶爾也有“犯錯”的時候
有的同學平時喫得少、愛喫素食
消費自然低
並且,同學們有喫外賣等
更多就餐渠道
食堂就餐次數就少了
爲了不讓溫暖錯漏
學校慢慢優化了方式
一方面
請數學系的老師設計精準大模型
用於識別同學們的用卡和綜合在校情況

另一方面
將人工智能提取出的
符合標準的“準援助對象”名單
交給各個學院輔導員
經過側面覈實、調整
只爲讓每一筆補助都能
準確抵達需要的人手裏
愛心會循環
溫暖能傳遞
一份溫暖能延續9年
靠的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力量
而是無數人悄悄傳遞的 “愛心接力棒”
項目剛啓動時
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
先拿出100萬元當 “種子基金”
後續運行主要靠
廣大校友師生的愛心捐贈
2017年底,瑞華慈善基金會加入
讓 “暖心飯卡” 有了更穩定的支持
在基金會的監控後臺和留言板
可以看到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的
每一筆捐贈動向和留言
捐款人中有學校教職工
也有畢業多年的校友
在校生的父母
甚至還有通過新聞
得知這一項目的陌生人
截至目前
捐贈次數最多的是
1993級校友尤劍君
從2017年7月開始
他堅持每天一捐
已累計捐獻2594次、總金額超21萬元

南京理工大學校友尤劍君
2024年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前身)
1965級的老校友黃仲官
捐贈了5000元現金
他說
“在我最困難窘迫的時刻
是母校每月給予我7塊錢的幫扶
讓我得以安心學業
希望母校的師弟師妹
能夠感受到學校與社會的關愛
樹立並實踐回報社會的理念”

在飯卡間流動的暖意與不動聲色的善良
滋潤着同學們的心田
也讓更多人將這份特殊的愛藏在心間
一些受過恩惠的同學畢業後
也以各種方式進行愛心傳遞
受助的學生們
也默默把這份溫暖記在心裏
他們說
↓↓↓
3月份第一次發現飯卡上多了160.7元,很驚喜,後來才知道是暖心飯卡的資助。以後一定要回報母校,支持這個項目。
——南京理工大學吳同學
很幸運選擇了南理工,這個以兵器專業聞名的工科學校,除了剛硬的外表外,更有着潤物無聲的大愛。
——南京理工大學張同學
每當畢業季
很多南理工的畢業生們
還會在離校前把飯卡里的結餘資金
捐贈給“暖心飯卡”
如今,南理工還在計劃把這份溫暖延伸
做好更多“暖心+”行動
未來,將更多地運用大數據精準分析
對受助的同學
在就業、心理輔導等方面
提供多樣化幫助
讓支持更全面
這樣的溫暖
也在其他高校上演
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橘園食堂
有一個2元愛心套餐窗口
1葷1素+1份鹹菜+米飯=2元錢
所有學生都能在這個窗口排隊購買

東南大學還推出陽光早餐資助計劃
往部分學生飯卡里悄悄打錢
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早餐補助
南京郵電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推出“柚子飯卡”項目
爲經濟困難的學生改善飲食
受助的學生還會收到一條暖心短信

爲高校的暖心舉措點贊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綜合新華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