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確診糖尿病酸中毒!浙江媽媽很後悔:3個月前早有症狀,誤認爲是檢查前喫了3顆糖導致

杭州女孩欣欣(化名)本是蹦蹦跳跳的年紀,卻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緊急送進搶救室,48小時全力救治才轉危爲安。

這場險些致命的危機,讓媽媽追悔莫及——3個月前孩子就查出尿糖、尿酮體陽性,還出現尿頻等異常情況,可她誤將信號歸因爲“喫糖太多”,沒進一步檢查,直到病情暴發才追悔不已。

一場發燒,6歲女孩被送進搶救室

事情發生在一週前,這天欣欣突然發起燒來,體溫飆到38.5℃,渾身沒力氣。家人以爲是普通感冒,給她喫了退燒藥,可燒退下去沒多久又反覆上來。更奇怪的是,孩子總喊口渴,但小便又特別多,短短一小時就上了三次廁所,精神也越來越差。

“一開始以爲是發燒缺水,就讓她多喝水,可到了第二天,孩子直接昏昏沉沉睡不醒,喊她也沒什麼反應。”欣欣媽媽慌了神,趕緊抱着欣欣來到了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急診。

檢查報告確診,欣欣發熱是因爲感染了甲流病毒,然而之後的結果卻讓人震驚:血糖26.65mmol/L(正常兒童空腹血糖上限僅爲6.1mmol/L),超標了3倍多!血氣分析還顯示她存在嚴重酸中毒,尿常規顯示尿糖(++++)、尿酮體(+++)。由於情況比較緊急,欣欣馬上被送到搶救室。

48小時搶救,孩子終於轉危爲安

該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毛淑炯接診後,立刻爲欣欣制定了治療方案,一邊積極進行抗流感治療,讓孩子在最短時間病情趨於穩定,另一邊則通過生理鹽水快速擴容,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同時小劑量靜脈輸注胰島素,逐步降低血糖。“胰島素的劑量要精準控制,既要把血糖降下來,又要避免降得太快引發低血糖,這就像在鋼絲上行走。”毛淑炯說。

所幸經過48小時的全力救治,欣欣的血糖終於慢慢降了下來,意識也逐漸清醒,燒也退了下去。

待病情穩定後,醫生爲她裝上了胰島素泵,配合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就如同爲糖尿病患者構建了一個“人工胰腺”,能夠提高血糖達標率,減少併發症風險,極大地提升欣欣的生活質量。

3個月前信號就已出現

“孩子才6歲,平時好好的,怎麼會得這麼嚴重的病?”欣欣媽媽滿是疑惑和自責。在進一步追問病史時,欣欣家人才說起,欣欣平時很喜歡喫糖,大約3個月前她突然變得尿頻尿急,去醫院檢查時,尿常規也查出了尿糖和尿酮體陽性。面對醫生的疑問,媽媽想起來欣欣做尿檢前剛剛喫了3顆糖,就把這個關鍵信號歸結爲“喫糖太多鬧的”,沒再進一步檢查。

“這可不是簡單的喫糖問題,當時的檢查結果,其實已經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了。”毛淑炯解釋。最終,欣欣被確診爲“1型糖尿病伴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這場甲流引發的發燒,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隱藏的病情徹底爆發。

兒童1型糖尿病,到底是什麼?

1型糖尿病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大家常聽說的成人2型糖尿病不同,它的發病原因是人體免疫系統出現“紊亂”,錯誤地攻擊了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毛淑炯介紹:“胰島素就像‘搬運工’,負責把血液裏的葡萄糖運到細胞裏供能。一旦胰島β細胞被破壞,胰島素就會嚴重不足,‘搬運工’不夠了,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只能堆積在血液裏,導致血糖升高。”

而發燒、感染這類情況,會讓病情急劇惡化。毛淑炯解釋,感染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這些激素會反過來“對抗”胰島素,讓血糖變得更高;同時發燒會讓孩子食慾下降、飲水減少,加重脫水;感染還會加快身體代謝,促使脂肪分解供能,產生大量“酮體”,這些酮體堆積在血液裏,就會引發酸中毒,嚴重時直接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這些早期信號,家長別再誤判!

毛淑炯說,其實欣欣的身體早在半年就發出了警告,但這些信號都被家長忽視了。兒童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很隱匿,尤其是1型糖尿病,很多孩子都是出現發燒、腹痛、乏力等非典型症狀時,才被查出已發展成酮症酸中毒。

毛淑炯提醒,如果孩子突然變得特別能喝水、頻繁上廁所,尤其是原本不尿牀的孩子突然出現遺尿。飯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卻在下降,精神越來越差、容易累。反覆出現皮膚瘙癢、泌尿系統感染,或者呼氣時帶着淡淡的“爛蘋果味”(這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險信號),一旦出現必須立刻就醫。

“1型糖尿病雖然需要終身管理,但只要早發現、早干預,再加上現代醫療技術的支持,孩子完全可以正常上學、生活,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毛淑炯強調,千萬不要忽視孩子身體發出的異常信號,一次及時的檢查,可能就會避免一場致命危機。

來源 FM93交通之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