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
發佈育嬰行業消費調查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
育嬰行業消費領域存在六大問題
具體有哪些
我們來一一瞭解
今年7月至9月,湖北省消委會組織開展了育嬰行業消費調查評議活動。調查顯示:
消費者總體滿意度爲74.98分;
母嬰零售服務場所(母嬰店、嬰兒用品店等)滿意度最高,爲79.23分;
托育早教服務場所(托育中心、早教中心等)滿意度最低,爲64.9分。
從消費者反饋的問題來看:
9.09%的消費者反映部分月子服務中心無醫療資質仍提供涉及醫療服務行爲;
9.09%的消費者反映健康管理服務場所部分人員宣稱健康管理服務可替代醫療診治;
11.12%的消費者反映親子休閒娛樂場所需要加錢才能提供全部照片底片。
此外,收費後未提供全部服務或者“甩盤跑路”,以不平等格式條款、行業潛規則等方式加重消費者責任、減輕經營者責任,服務場所維權渠道不暢通等問題也備受消費者詬病。
行業存在六大問題
能力不足帶來隱患。月嫂資質認證不夠規範,部分從業者及中介機構僞造“金牌月嫂”、虛構服務年限、購買虛假培訓證書、篡改體檢報告等;服務專業能力不足、操作流程不規範,引發新生兒嗆奶甚至出現窒息等嚴重安全風險。
承諾與服務差異較大。部分月子中心“服務與承諾脫節”,消費者實際入住後發現產康服務項目與銷售承諾差異較大;“免費拍照”等附加服務套路多、質量差;忽視場所衛生安全,導致消費者出現健康問題。
合同不公平加重消費者責任。母嬰護理合同存在“霸王條款”,經營者單方面規避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尤其在違約金設定上顯失公平,合同中僅約束消費者違約、不約束經營者,違約金畸高。
價格明示不規範。部分商家不明碼標價,捆綁、強制、誘導消費,不向消費者提供清晰明確的商品及服務價格清單,或以免費形式誘導消費者享受服務後又收取費用,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誇大宣傳誤導消費。部分商家虛構產品功能,如宣稱某些輔食有利於快速長高、能顯著增強免疫力等;健康管理服務場所暗示健康管理服務能夠治療特定疾病;宣稱月子餐有恢復子宮機能、促進傷口癒合、補血促排、催生乳汁等醫療功效。
投訴維權難度大。維權環節中消費者面臨多方面困難,尤其在預付費模式下,存在識別難、取證難、追討難的“三難”問題;商家對消費者的合理退款訴求無故拖延,導致消費者維權成本高、難度大。
母嬰托育服務消費提示
謹慎選擇機構
月子中心、月嫂中介機構要選擇規範、有資質的機構,要實地核查機構《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涉及醫療服務的需覈查《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母嬰護理和保育人員職業資質。不輕信月子餐有恢復子宮機能、促進傷口癒合、補血促排、催生乳汁等醫療功效宣傳。拒絕“金牌月嫂”“十年經驗”等無實證的宣傳。
拒絕霸王條款
明確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不符合質量標準、合同約定的責任承擔方式;商家因經營調整、經營困難等原因即將停業的退款流程;拒絕經營者單方面規避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違約金設定上顯失公平,如僅約束消費者違約、不約束經營者,違約金畸高;刪除“概不負責”“最終解釋權歸商家”等霸王條款。合同簽訂後至入住前,要關注托育機構經營狀況,防止出現機構閉店跑路,經濟受損、維權難。
拒絕私加服務
如需強加額外服務,需補充簽訂協議,明確收費標準,避免誘導消費、強制消費。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吳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