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防止顧客拉肚子,餐館往菜品中添加抗生素,市場監管局責令整改

11月6日,最高檢微信公號發佈了7件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違規零售使用抗生素類處方藥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共有零售藥店約500家,部分藥店長期未憑處方大量銷售處方藥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以下簡稱“慶大黴素”),其中部分違規銷售的慶大黴素流向餐飲業,被添加至特定菜品中,用以降低菜品不新鮮或者未熟透等質量問題產生的腹痛腹瀉風險。行政機關未依法全面履行處方藥零售監管職責,致使慶大黴素違規超量零售,存在用藥與食品安全重大隱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市場監管局對15家藥店逐一責令整改;圍繞食品非法添加系統排查餐飲企業335家,約談培訓10家連鎖企業總部和全部單體藥店負責人,檢查零售企業508家。案涉藥品零售連鎖總部因對門店處方藥銷售管理指導不到位,被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警告。

濫用抗生素的後果

首先,細菌耐藥是濫用抗生素最主要的危害。當頻繁且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時,細菌會在生存壓力下逐漸產生變異,變得對抗生素具有抵抗力。

一旦細菌耐藥性廣泛傳播,現有的抗生素可能會失去療效,使得一些原本可以輕鬆治癒的疾病變得難以治療。例如,常見的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可能因爲耐藥細菌的出現而需要使用更高級、更昂貴的抗生素,甚至可能無藥可用。

其次,濫用抗生素會破壞人體的微生態平衡。人體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居住着無數的微生物,包括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這些微生物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如幫助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調節免疫系統等。

而抗生素在殺死致病細菌的同時,也可能會誤傷有益菌,破壞人體的微生態平衡,導致消化不良、腹瀉、過敏等問題,甚至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襲。

第三,增加抗生素相關的副作用發生的風險。抗生素雖然可以治療疾病,但也可能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不同的抗生素可能會引起不同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反應、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神經系統毒性等。

過敏反應: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例如,青黴素可致嚴重的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可能會危及生命。

肝、腎功能損害:

部分抗生素需要通過肝臟和腎臟代謝和排泄,長期或大量使用此類抗生素,可能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例如,部分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如多西環素、複方磺胺甲惡唑等,可能會引起肝臟毒性,導致肝功能異常;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可能會引起腎臟毒性,導致腎功能不全。

神經系統毒性:

部分抗生素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導致頭痛、頭暈、失眠、抽搐等症狀。例如,氯黴素可能會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神經系統毒性,導致視神經炎、周圍神經炎等。

第四,濫用抗生素增加醫療成本與社會負擔並威脅公共衛生。濫用抗生素會強化細菌耐藥性,迫使治療採用更高級、昂貴的抗生素,從而推高醫療費用。

此外,此行爲還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患者可能因療效不佳而頻繁就醫,加劇了社會醫療負擔。更嚴重者,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超級細菌”誕生,這些細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挑戰。

來源 |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夜航、廣東衛生在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