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脾“黃金季” 4招見效改掉傷脾胃習慣

脾胃不好百病生

秋季是養脾胃的“黃金季”

養脾胃 做好這幾件事

01

秋冬季養好脾胃

你的身體會感謝你

脾氣虛在夏季、秋冬季交替時高發,秋冬尤其容易加重脾氣虛的症狀。

脾是負責消化吸收、營養輸送、水分代謝的器官,如果脾氣虛,這些功能就會減弱,從而令身體出現食慾缺乏、腹脹、身體乏力、懶得說話等症狀。

中醫認爲,長夏屬脾,夏季及夏秋之交,溼氣重易傷脾。

秋季天氣轉涼,陽氣漸收,脾胃功能隨之減弱,再疊加秋燥傷津液、秋乏損氣血,脾氣虛的症狀就會更明顯。

秋季有貼秋膘的傳統,但脾氣虛的人羣脾胃運化功能比較弱,如果盲目貼秋膘,大量食用油膩、滋補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脾的負擔。

脾氣虛高發人羣

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長期節食減肥者、體弱多病的老年人。

如果脾氣虛長期不調理,會給身體帶來很多潛在危害,比如營養不良、氣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體內溼氣重等,甚至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引發更復雜的健康問題。

脾、胃的健康息息相關

從中醫角度來說,脾胃相表裏,納運協調,升降相因,燥溼相濟。所以想要養好脾,也要養好胃。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在二者相互作用下,人體把喫進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轉化成水谷精微運化到全身。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通過這一升一降,可以使人體氣機達到平衡。如果脾不能升清,就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目不清利的症狀;如果胃不能降濁,就可能會出現打嗝、噯氣的症狀,甚至有的人會出現口臭。

02

秋冬季養脾胃做好這4件事

多喫養脾胃的食物

想要通過飲食調理脾胃,核心原則是溫、軟、淡、熟。

蓮子、芡實、小米、南瓜、山藥、雞肉、魚肉、牛肉等食物,對於健脾養胃有一定好處,需要注意的是,在烹飪時,這些食材一定要燉爛,方便消化吸收。

功效:

健脾養胃、滋補身體,適合秋冬季進補。

製作方法:

小米、南瓜、紅薯,按照1:1:1的比例,加水煮成粥。

禁忌人羣:

南瓜、紅薯比較甜,對血糖有一定影響,三種碳水食材煮成粥後,升糖指數比較高,所以這款粥糖尿病患者謹慎食用。

按揉足三里穴:

功效:健脾益氣。

位置:

小腿彎曲90度,外膝眼下四指併攏,脛骨外側一中指處就是足三里穴。

按揉方法:

順時針按揉3~5分鐘。

保持心情舒暢

脾胃功能是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若心情悲傷、思慮過度,可能就會傷到脾胃。

作息規律

早睡早起不熬夜,讓脾胃在夜晚得到休息。最好在22:00前入睡,最晚不要超過23:00,睡夠7~8小時。

03

傷脾胃的5個壞習慣

勸你趕緊改掉

想要養好脾胃,喫什麼、做什麼很重要,但“不要做什麼”同樣很重要。如果你一邊養脾胃,一邊卻在做傷害脾胃的事情,那麼你的脾胃可能也不會太好。

暴飲暴食

想要脾胃好,首先喫飯要規律,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飢一頓飽一頓,否則可能會使脾胃負擔加重。

冷熱不均

脾胃害怕寒涼食物,這裏的寒涼不僅僅是指冰冷食物,還包括食物的寒涼屬性。此外,飲食過熱也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

愛喫辣

很多人都覺得喫辣椒能開胃,但過量食用辣椒有可能會引起腹脹、腹痛、便血等不適症狀。所以喫辣椒要適度,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要少喫辛辣食物,比如辣椒、麻椒等。

腹部或腳部受寒

秋冬季天氣寒冷,如果腹部或腳部長期受涼、保暖不到位,可能會導致腹部、腳部局部寒涼,進而影響脾胃功能。

過度減肥

很多人爲了減肥,會減少甚至拒絕喫主食,時間一長,可能就會影響脾胃健康,出現食慾缺乏等症狀。

秋冬季養脾胃小貼士

脾胃相表裏,納運協調,升降相因,燥溼相濟。所以想要養好脾,也要養好胃。

秋冬季養脾胃做好這4件事:多喫養脾胃的食物、按揉足三里穴、保持心情舒暢、作息規律。

傷脾胃的5個壞習慣,勸你趕緊改掉:暴飲暴食、冷熱不均、愛喫辣、腹部或腳部受寒、過度減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