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北方氣溫波動
晝夜溫差動輒超過10℃
不少地方一夜入冬
這樣的天氣對心血管造成不小威脅。半月來,大連各大醫院心內科變得格外忙碌。
“最近每天的手術量都比夏天多了近一半,”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循環一科副主任陳仕毅介紹,近期科室接診量較夏季明顯增加,其中以高血壓、心衰、冠心病、心梗等患者爲主。
一場秋收勞累引發的危機
10月下旬,55歲的長海縣農民王大叔在田間勞作時突然感到心前區悶痛,像有塊大石頭壓着。他原以爲是“累着了”,坐下歇會兒感覺好點就又繼續幹活。沒想到疼痛再次襲來,還冒冷汗,他不敢大意,趕緊到當地醫院就診。心電圖和心肌酶檢查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緊急轉至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救治。
陳仕毅醫生表示,王大叔的血管雖然沒有完全堵死,但血管裏的“斑塊”已經破裂形成了血栓,導致心肌缺血受損。“患者本身就有冠心病,天氣突然變冷,加上連續幹農活太勞累,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就誘發了急症。”
寒冷天氣
成心血管“高危期”
爲什麼天冷容易引發心臟問題?陳仕毅表示,最直接的就是天冷會引發血管收縮與血壓波動,低溫刺激下,人體外周血管收縮,迫使心臟加大供血負荷,血壓驟升易導致斑塊破裂。
另外,天冷時我們還會有一些不知不覺的變化,比如天冷時人體出汗減少,喝水減少,血液黏稠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秋冬高熱量飲食增多、運動量減少,血脂血糖更易失控。呼吸道感染高發,炎症反應會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加速動脈硬化。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有“三高”基礎病人羣,在降溫時需格外關注胸痛、胸悶、氣喘、頭暈等異常信號。
年輕人並非“免疫羣體”
有人25歲就心梗了
“我才三十多歲,心臟肯定不會有問題”。其實,持有這種想法很危險。陳仕毅醫生接診過最年輕的心梗患者只有25歲!現在年輕人心臟出問題,往往與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高油高鹽高糖飲食、吸菸等不良習慣密切相關。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年輕,不舒服硬扛。此外,先天性心臟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動脈瓣狹窄等,也是年輕人猝死的潛在原因。
血脂高但沒症狀就不用管?
如今,血脂異常在正常體檢人羣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18歲)的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35.6%。因爲它本身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發現異常也不重視。長期高血脂會悄無聲息地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埋下了心血管疾病的隱患。
此外,如何知道自己的血脂是否達標?定期進行血脂檢查(通常是抽血化驗“血脂四項”)至關重要,特別是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以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吸菸、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羣,都應定期篩查。要緊盯着體檢指標上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一數據,並且不同人羣的血脂達標值差異巨大。例如,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就需控制在1.4mmol/L以下,而非健康人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控制在3.4mmol/L以下。
醫生支招,安穩過冬天
高危人羣加強監測: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監測血壓血糖;冠心病患者應定期複查頸動脈超聲,評估全身動脈硬化情況。
個性化血脂管理:他汀類藥物、PCSK9抑制劑等聯合方案可大幅降低血脂水平,患者需遵醫囑長期堅持。
避免誘發因素:寒冷天氣減少清晨戶外活動;避免飽餐、飲酒、情緒激動等急性刺激。
學會識別信號:除了典型胸痛,不明原因的牙疼、後背疼、噁心嘔吐也可能是心梗前兆。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胸痛持續15分鐘不緩解,含服硝酸甘油也沒用,別猶豫,立即撥打120!心梗搶救的黃金時間是2小時。
資料: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巴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