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別瞎折騰!4個“想當然”的取暖誤區趕緊改

供暖季馬上要到了,不少人都想着“怎麼讓家裏更暖、怎麼用着更方便”,可網上傳的一些“小技巧”,其實都是妥妥的誤區——不僅不省電、不升溫,還可能傷設備、有安全隱患,今天就把這4個常見誤區掰開揉碎說清楚,別再白忙活了!

誤區1

“暖氣裏的水放出來能用?

拖地、洗菜多省水!”

真相:絕對不能用!

很多人覺得“暖氣裏的水也是水,放出來拖地、沖廁所,甚至兌點熱水洗菜,能省不少水費”,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供暖系統裏的水可不是普通自來水,爲了保護鍋爐、管道不結垢、不生鏽,甚至防止管道凍裂,供熱公司會特意添加火鹼、栲膠、磷酸鈉等軟化水、防腐蝕的化學藥劑。這些藥劑雖然含量符合管道保護標準,但一旦接觸人體皮膚,長期下來可能導致乾燥、過敏;如果不小心沾到餐具、蔬菜上,哪怕清洗過,也有殘留風險,對健康沒好處。

更關鍵的是,私自放水會破壞整個供暖系統的壓力平衡——你家放一點,別人家的水壓就可能不穩,甚至導致整個單元、整個小區的供暖循環出問題,最後不僅你家暖氣不熱,還可能被供熱公司追責,得不償失。所以別想着“省這點水”,暖氣裏的水堅決不能動!

誤區2

“暖氣不熱?

趕緊放放水!放完就熱了”

真相:越放水越

一摸暖氣片不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管道里有氣,放放水就好了”,但其實大部分時候,放水不僅沒用,還會讓情況更糟。

供暖系統是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裏面的熱水靠穩定的壓力循環流動,才能保證每家每戶都能熱起來。如果打開排氣閥(或放水閥)放水,系統裏的壓力會突然下降,爲了維持循環,供熱站只能往系統裏補進常溫的冷水——這些冷水進入管道後,會把原本的熱水“擠走”,導致你家暖氣片溫度驟降,而且補進來的冷水還需要重新加熱,整個系統的供暖效率都會受影響。更坑的是,你家放的水越多,補的冷水就越多,不僅你家一直熱不起來,還會讓整個單元的供暖循環變慢,鄰居家的暖氣也會跟着變涼。

其實如果真的是“氣堵”導致不熱,正確做法是:打開暖氣片頂端的排氣閥(不是放水閥),直到排出的全是水、沒有氣泡爲止,全程只需要放一點點氣,而不是一個勁兒放水。要是排氣後還不熱,直接聯繫供熱公司上門檢修,別自己操作。

誤區3

“暖氣片上晾衣服多方便!

又能烘乾又省電費,一舉兩得”

真相:衣服沒晾好,暖氣廢了還有消防隱患。

冬天衣服難幹,很多人習慣把溼衣服直接搭在暖氣片上,覺得“暖氣的熱量能烘乾衣服,還不用開烘乾機,省電又省事”,但這麼做的問題可不少。

首先是衛生問題:暖氣片工作時溫度較高,表面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溼衣服搭上去後,灰塵會附着在衣物上,而且溫暖潮溼的環境特別容易滋生細菌、黴菌——衣服看似烘乾了,其實可能沾了不少黴菌孢子,穿在身上容易引發皮膚瘙癢、呼吸道不適,尤其是家裏有老人、小孩或過敏體質的人,風險更高。

其次是供暖效率問題:暖氣片是靠“輻射散熱”和“空氣對流”來提升室溫的,衣服搭在上面,相當於給暖氣片蓋了層“被子”,熱量被衣服擋住,無法正常散到空氣中,室溫自然升不上去。爲了達到想要的溫度,供暖系統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反而更費電(或增加供熱成本),相當於“省了烘乾機的電,多花了供暖的錢”,完全不划算。

最關鍵的還有消防隱患:如果暖氣片溫度過高(尤其是老式鑄鐵暖氣片,表面溫度能達到60℃到70℃),搭在上面的衣服要是化纖、羊毛等易燃材質,長時間烘烤可能會被烤焦,甚至引發火災,每年供暖季都有類似的安全事故,千萬別大意。想晾衣服,不如買個摺疊晾衣架放在暖氣旁邊,既能利用熱量,又不影響散熱和安全。

誤區4

“暖氣片越燙,家裏就越暖和?

不燙就是供暖不行!”

真相:暖氣片燙手不代表室溫高!屋裏冷可能是“房子漏風”。

很多人判斷家裏暖不暖,全看暖氣片“燙不燙”——覺得暖氣片摸起來越燙,室溫就該越高,要是暖氣片不燙,就覺得是供熱公司沒給夠熱量。但其實室溫高低,和暖氣片燙不燙沒有絕對關係,很多時候“暖氣片燙手,屋裏卻不暖”,問題出在房子本身。

首先,室溫是受建築保溫、門窗密封性影響最大的:如果家裏的窗戶縫隙大、門不嚴實,或者牆體沒有做保溫層,暖氣片散出來的熱量會順着縫隙“跑”到室外,哪怕暖氣片本身溫度很高,熱量留不住,室溫還是上不去。比如冬天開窗通風后,哪怕暖氣片一直熱,屋裏也得等半天才能回暖,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還和暖氣片的效率、安裝位置有關:有些老式暖氣片散熱面積小,或者安裝在沙發後面、窗簾擋住的地方,熱量散不出來,哪怕暖氣片本身燙,室內溫度也提不上來。

所以要是覺得家裏冷,可以先檢查一下窗戶有沒有關嚴、門縫有沒有漏風(可以用紙條試試,紙條能被吸住就說明漏風),如果是密封性問題,貼個密封條、掛個厚窗簾就能改善;要是暖氣片被傢俱擋住,挪開傢俱讓熱量正常散發,比糾結“暖氣片燙不燙”管用。

(來源:科學闢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