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收入七八千卻無家可歸,八旬老人把女兒告上法庭,要求支付80萬贍養費

上海一退休老人

每月退休金七八千

本該安享晚年

卻落得無家可歸的境地

老人將女兒告上法庭

這場鬧劇的背後

隱藏着什麼樣的家庭矛盾?

87歲的劉老伯是一名退休工程師。2025年4月,劉老伯將女兒劉女士告到虹口區人民法院,要求對方彌補過去10多年的贍養費,以每月 5000 元計算,共計 80 萬元。

父女失聯3年

女兒和外孫女產生分歧

2018 年,劉老伯女兒劉女士移居海外。遠在海外的劉女士和自己的女兒小陳因爲外公腰部骨折的治療方案產生了巨大分歧:劉女士主張保守治療,而小陳卻堅持要手術治療。

這場關於 “如何照顧老人” 的分歧,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小陳帶着做完手術的外公去了外地生活,這一去就是兩三年。

劉女士在法庭上委屈表示,“他搬到鄭州去,我根本不知道,跟我們完全斷絕聯繫了。”

面對母親的指責,小陳回懟:“你都已經幾個月沒聯繫過我們了,還在乎我們搬不搬出去嗎?”

父親和女兒搬走後,劉女士將原本供父親居住的兩套房子陸續出租。

外地歸家已無房可住

親子關係破裂

隨着母女間的隔閡越來越深,而劉老伯的處境也隨之變得艱難。劉老伯從外地回到上海,才發現這座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已經沒有他可以落腳的地方了 ,他只輾轉借住。法庭上,劉老伯無奈表示:“有一點辦法都不會去外地,畢竟住在人家地方,受人家管轄。”

其實,劉老伯並非只有劉女士一個子女。他和妻子還有一個兒子,可小兒子在多年前就因爲房產處置問題,與他產生嫌隙,20 多年來再未聯繫。兒子認爲老人把賣房款給了姐姐劉女士,而劉女士卻矢口否認,堅稱房款給了弟弟,這場各執一詞的爭執,讓父子關係徹底破裂。

如今,劉老伯年事已高,又因頸動脈堵塞導致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只能依靠保姆照料。雖然每月有不少退休金,但租金、保姆費、醫療費疊加在一起,這筆錢早已無法支撐所有開銷。走投無路之下,他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贍養。

經過調解,劉女士承諾會爲父親租一套房子,再聘請全天護工,負責他的養老送終,劉老伯也認可了女兒的方案。

但在劉女士按約定租好房子後,意外發生了。劉女士找到父親要求撤訴,卻與女兒小陳再次爆發激烈衝突。“她罵我不要臉,衝上來就打我,我這裏被她踢了一腳。” 劉女士說,衝突發生後,她第二天就離開了國內,原本的贍養承諾也不了了之。

從租房承諾到養老院轉折

2025 年 8 月 28 日下午,保姆將劉老伯用輪椅推至法院門口,隨後竟擅自離開,將老人獨自留在了法院。保姆說欠了好幾個月工資,老人的醫療費也沒人支付。

法院緊急聯繫劉女士,劉女士提出了新的方案:不再租房,而是送父親去養老院,劉女士表態:“再貴的養老院我也花錢讓他進”,可劉老伯卻對養老院十分牴觸。

劉老伯去實地看過養老院環境後,情況纔出現轉機。位於市中心這家養老院乾淨整潔,環境舒適,每月費用高達一萬多元。當被問及是否願意留下時,他爽快地答應了:“可以的。”

原來,劉老伯對養老院的牴觸,源於此前一段不好的經歷。劉老伯的媽媽生前最後也住養老院,是劉老伯聯繫的,當時條件有限,養老院的設施服務遠不如現在。 得知父親滿意養老院的環境,遠在國外的劉女士也鬆了口氣。

養老院庭審

父女和解

爲了方便行動不便的劉老伯,2025 年 9 月 12 日,虹口法院將庭審現場搬到了養老院。法庭上,劉女士道出了多年的委屈,原來女兒小陳從小由劉老伯帶大,跟外公感情特別深,而跟劉女士卻一說話就吵架。

劉女士還回憶起過去與女兒相處的溫馨時光:“以前在國外,她做好餅怕涼了,揣在懷裏跑到我公司門口給我,我想念以前的女兒。”

而劉老伯始終記掛着“有家可住”。庭審中,他多次提及害怕被曾經照顧他的一個親戚帶走。女兒定居國外,劉老伯曾被親戚馬某某帶走照料,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劉老伯頸動脈栓塞癱瘓了。“十個馬某某來,我也不去”,老人堅定地說出這個要求,女兒連忙給他喫定心丸,“我們哪也不去,就住在這裏”。

一切說開了後,老人表示不再起訴女兒。最終,法院准予劉老伯撤訴,父女二人在和解協議上簽字。協議明確,劉女士每年至少回國探望父親兩次,日常也要通過視頻與父親聯繫。

同時,法院向劉女士下達《家庭贍養指導令》,每年至少探望2次,另每月至少微信視頻一次。

從海軍士兵到工程師,從養大自己的一雙兒女到帶大第三代,劉老伯操勞大半生,卻在晚年遭遇無房可住,養老困難的難題,不禁讓人唏噓!希望劉老伯能在養老院安享晚年,如果失聯的兒子能看到相關信息,也希望他能去養老院探望。

來源 | 案件聚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