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發!網友紛紛發帖“半夜都能癢醒”!別不當回事

接連幾輪冷空氣過後,很多地方快進成了明顯偏冷的狀態。在這個季節,有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已經悄然而至,尤其在晚上尤爲嚴重,那就是乏脂性溼疹。

乏脂性溼疹原因:乾燥

正常人類皮膚角質層內有完整的保水屏障,正常的角質層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的濃度在10%到20%左右。

各種因素破壞皮膚屏障後,表皮水合作用減弱、經皮水分丟失增加,就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包括皮膚乾燥、粗糙、脫皮、裂紋、瘙癢等等。

引起乏脂性溼疹的原因

季節因素

進入秋天,氣候比較乾燥,尤其是供暖的房間,皮膚更容易丟失水分,容易引發乏脂性溼疹。

年齡因素

有數據顯示,70%的老年人會有乏脂性溼疹,比例高於普通人羣,且發病的中位年齡是69歲。

洗澡習慣

洗澡水溫太高,洗澡時間太長,使用了鹼性的洗浴產品,這些習慣可能損傷皮膚屏障,引發乏脂性溼疹。

疾病因素

有些疾病會伴隨有乏脂性溼疹,例如皮膚創傷、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藥物因素

維A酸類藥物、HIV蛋白酶抑制劑、抗葉酸製劑治療副作用之一是發生乏脂性溼疹。藥物停用後,乏脂性溼疹會隨之好轉。

得了乏脂性溼疹怎麼辦?

鑑於乏脂性溼疹和乾燥關係密切,最有針對性的措施,就是:保溼。

在出現皮膚乾燥、粗糙的時候,需要及時使用保溼產品。

如情況嚴重,做好保溼後,仍沒有明顯好轉,有必要時應及時就醫。

日常防護也要到位:

·用溫水而非熱水洗澡,相對合適的溫度是42℃以下;

·洗澡時間不宜太長,通常建議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下;

·選擇溫和的沐浴用品,比如弱酸性的沐浴露,不建議用鹼性的香皂;

·不要太靠近取暖設備,保持距離,以免局部皮膚過於乾燥;

·如果可行,適當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溼度,溫度不宜太高(比如不超過24~25℃),溼度不宜太低(比如不低於40%~50%),症狀嚴重或頻繁發作的話,可以使用加溼器;

·去低溼度地區(比如沙漠、北方、高海拔地區)時,提前做好保溼工作。

來源:科普中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