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孫子真騙子!接到這樣的電話要當心

“他說話

哭的那個聲音

跟我孫子是一模一樣的”

闖禍的“孫子”

2025年4月28日下午,湖北黃石,70多歲的丁女士突然接到孫子打來的電話。電話裏,孫子哭着說,他在學校打傷了同學,對方傷勢嚴重,頭部縫了12針,同學家長讓他拿出4萬元私了,否則就要報警。

聽到孫子的哭聲,丁女士很是着急。因爲擔心孫子被公安機關處理,她一口答應了下來。不過,家裏只有兩萬元現金,丁女士讓孫子再去問下對方是否同意降低賠償金額。

幾分鐘後,孫子回覆說同學家長同意了兩萬元的數額。過一會兒,同學家長會讓人到小區門口取錢。

在小區門口,丁女士把兩萬元交到一名男子手裏。錢給了,丁女士也踏實了。可回到家後,丁女士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孫子一向乖巧懂事,不太可能會與人發生衝突。於是第二天上午,丁女士的老伴來到孫子就讀的學校,一問孫子,就發現他們被騙了。

丁女士立即到公安機關報案,民警調查後認爲,電話裏的聲音,很可能是騙子模仿丁女士孫子而精心製作的假聲音。

就在警方調查案件的過程中,轄區內又有一名老人遭遇類似騙局,她也接到了“孫子”打來的電話,同樣被騙走了兩萬元。

用AI冒充孫子的騙子

接連收到兩起手法高度相似的報警,警方對案件特點進行了分析。辦案民警判斷,詐騙分子極有可能運用了AI換聲技術。

據瞭解,目前AI換臉與換聲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難免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實施詐騙。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被害人親屬的語音片段,利用AI語音合成技術複製其聲音,模擬出高度相似的聲線甚至語氣。

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除了模仿聲音,還會藉助AI換臉技術,在實時視頻通話中將面部替換爲被害人親屬的面孔,從而實現音畫同步的僞裝,極具欺騙性。

上門取現的嫌疑人

警方將兩起案件併案調查。通過調取並比對兩處案發現場的公共視頻,民警發現,這兩起案件不僅發生在同一天,取錢的也是同一名犯罪嫌疑人。

很快,警方抓獲了上門取錢的犯罪嫌疑人吳某。據吳某交代,2025年4月,一個朋友介紹給他這份“高薪工作”,只需“取錢”,每天就能獲得至少1500元報酬。

4月28日這天,吳某根據上線指令到5個不同地點收取現金,其中3次得手共騙得6萬元,獲利1700元。吳某說,他聽從指示把錢放到了偏僻地點,至於後續錢被誰拿走了,他不清楚。

吳某到案後,爲爭取從寬處理,湊齊了6萬元資金,全額退賠給3名被騙老人。而關於吳某的上線,警方追查得知詐騙團伙隱藏在境外,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目前,檢察院以被告人吳某犯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

普法時間

Q:詐騙團伙利用新型技術實施詐騙,別說老年人,很多年輕人對這些技術手段可能都不太瞭解,該怎樣防範?

A:AI類型的詐騙並不可怕,過程會露出很多破綻。如果我們仔細辨別,應該能揭穿詐騙謊言。

一方面,AI語音與真實聲音在語調、語速、方言等方面存在區別。另一方面,編造緊急情況,讓老年人不跟親人取得聯繫,都是詐騙分子常用的伎倆。老年人在遇到緊急情況,特別是要處置個人的財產、物品時,要對消息真僞進行辨別,可以用常用聯繫方式跟家人聯絡,還可以用家庭的密語、暗語,比如說誰最喜歡喫什麼菜,或者是家裏最近發生的重要事情跟對方覈實。

現在,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朋友越來越多,但是老年朋友在非法信息、非法應用程序的甄別上經驗不足,家人要多給予關心,幫助老人去查看,防止老年人的信息、家庭成員的信息泄露之後被犯罪分子利用。

案件來源|《今日說法》守護“銀髮族”特別策劃《“孫子”來電》

記者 | 李進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