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供暖季臨近,一些地區出現借供暖之名設局的詐騙案件。同時,網上流傳的供暖設備錯誤維護方法不僅誤導公衆,導致供暖效率降低,甚至埋下安全隱患。爲此,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揭露常見詐騙手段,明確科學採暖方法,助力公衆舒心享受溫暖冬日。
一、警惕三類“溫暖”陷阱
1.“代繳採暖費”暗藏風險:網上“打折代繳採暖費”信息實爲詐騙。不法分子在收取用戶“低價採暖費”後,使用非法途徑爲用戶進行“充值”,看似“繳費成功”,實則掩飾、隱瞞非法資金的來源與性質,此類行爲可能涉嫌洗錢等刑事犯罪。
2.上門服務的“熱心人”:騙子冒充供熱或燃氣公司工作人員,以“上門安全檢查”“強制更換閥門”爲由騙取高額維修費。
3.精準詐騙的“補貼”電話:騙子冒充社區或供熱公司工作人員,以領取“取暖補貼”爲由索要用戶的銀行卡號和驗證碼。多地供熱辦已聲明,此類補貼政策會通過官方渠道正式發佈。
二、防騙“三步走”,安全記心頭
1.認準官方繳費渠道:務必通過正規渠道繳納采暖費,對“打折代繳採暖費”的誘惑保持高度警惕,堅決遠離詐騙陷阱,避免財產損失。
2.主動覈實身份信息:如遇上門服務的供暖檢修人員,應主動查驗其佩戴的實名制工作證,並通過官方客服電話覈實其身份與派遣任務,確認無誤後再配合工作。
3.留存憑證防糾紛:妥善保存電子或紙質繳費憑證,一旦出現供暖問題或繳費異常,可及時出示憑證作爲依據,同時撥打官方熱線諮詢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掃除採暖誤區,讓溫暖更高效
誤區1:暖氣裏的水不用白不用?
真相:不能用。爲防止鍋爐和供熱系統結垢及爆管,供熱系統中的水裏添加了火鹼、栲膠、磷酸鈉等軟化水處理藥劑,即使用於洗菜、拖地,也可能對人體和物品造成損害,不建議使用。
誤區2:暖氣不熱,需要放水?
真相:不要放。私自放水會打破管道壓力平衡,導致系統抽走熱水、補進冷水,反而讓自家和鄰居家的暖氣都越來越涼。
誤區3:暖氣片上晾衣物,省電又方便?
真相:使不得。這種做法不僅爲細菌、黴菌提供了溫牀,還會阻礙暖氣散熱,徒增能耗,甚至存在引燃衣物的消防隱患。
誤區4:暖氣片越燙手,室內越暖和?
真相:不一定。室內溫度受建築保溫、門窗密封性、暖氣片效率等多種因素影響,室內溫度低很可能是房屋密封性差導致熱量流失。
供暖安全無小事,多一份警惕就能築牢防線,多一點了解就能避開陷阱。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希望廣大用戶能夠遠離風險、識破誤區,共同度過一個溫暖無憂的冬季。(綜合“首都網警”微信公衆號、新京報等)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王若琪、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