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銀行陸續啓動了“長期不動賬戶”管控或清理行動。之所以對這些賬戶管控清理,是爲了助力打擊洗錢、電詐等風險,防範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些賬戶裏的餘額還能正常取出嗎?如何避免賬戶成爲“長期不動戶”?
記者梳理發現,近日已有多家銀行先後發佈類似公告,明確將對長期不動賬戶開展清理工作,清理範圍既包含個人長期不動戶,也涵蓋單位長期不動戶。儘管不同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具體認定標準存在差異,但從公告內容來看,各家機構的清理對象普遍指向兩類賬戶:一是賬戶餘額較低的賬戶,二是長期無用戶主動交易記錄的賬戶。
對於這一涉及自身賬戶的清理行動,不少儲戶表示此前並未收到銀行方面的相關通知,面對賬戶可能被管控或清理的情況,他們坦言“心裏沒底”,對後續該如何處理也存在困惑。
爲了解銀行方面的具體做法,記者聯繫了多家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對於“長期不動賬戶”的認定標準,不同銀行會有細微差異,主要體現在年限方面。
江西某商業銀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張經理表示,銀行目前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主要基於兩個核心標準:一是賬戶餘額持續低於10元人民幣,二是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任何主動“動賬交易”。不過,像社保卡、醫保卡、退休金賬戶等涉及民生服務的專用賬戶,不在此次清理範圍內。
江西某銀行個人金融部經理陳天怡介紹,本行“長期不動賬戶”的認定標準是賬戶餘額10元(含)以下,且連續365天(含)以上未發生任何主動存取款、轉賬等非結息交易。同時,有幾類賬戶會直接豁免,比如金融社保卡、公積金卡,以及綁定了房貸還款、基金理財、股票三方存管等業務的賬戶,均不納入清理範圍。
浙江一家農商行的業務經理表示,他們的標準是賬戶兩年沒有使用,並且餘額少於50元,系統就會自動觸發“不動戶”歸結條件。但是客戶攜銀行卡和身份證到櫃面是可以解控的,錢也不會少。
一位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除個人業務外,對公賬戶同樣也存在“長期不動戶”的說法,而且要求還會更高。
銀行方面也提醒廣大儲戶,可定期梳理本人名下的銀行賬戶,對長期不使用的賬戶及時進行銷戶處理,以更好地管理個人金融資產,確保資金安全。
記者瞭解到,不同銀行關於清理長期不動戶也有不同的時限要求,儲戶可以聯繫銀行了解具體情況。如果在待清理範圍內,可以持相關證件辦理相關手續,逾期未辦理的,將視同自願銷戶。資金的歸屬權始終屬於儲戶,銀行只是負責集中管理,不會佔用、挪用或沒收。
在專家看來,“長期不動賬戶”存在資金被遺忘或挪用、個人信息泄露、賬戶被用於違法犯罪交易等風險隱患。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清理“長期不動賬戶”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幫助金融消費者喚醒閒置資金,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二是減少銀行賬戶、系統資源的無效佔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更好地爲消費者提供更有效服務;三是加強銀行賬戶管理,降低“長期賬戶”潛在風險,減少可能存在的風險,比如被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等。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進一步解釋,這不僅是銀行的管理動作,更是金融安全的精準防控,要讓金融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 田利輝:北京金融法院在2024年底的判例,明確支持了銀行的清理行爲。這些“沉睡賬戶”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來洗錢。據統計,三成的電詐案件都與這些長期閒置的賬戶有關,清理之後銀行節省了管理成本,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整個金融系統更加健康。
儲戶平時該怎麼管理自己的銀行賬戶?田利輝認爲,儲戶需要定期檢查賬戶、管理自己的銀行賬戶,避免被管控。
第一,每個月應該用雲閃付一鍵查卡的功能,花一分鐘查查自己究竟有多少“沉睡卡”。
第二,把不用的卡都註銷,只保留必要的賬戶。
第三,對確實要保留的卡定期存款10塊。
專家提示,這不是麻煩,而是保護錢包的好習慣。不要把個人賬戶用於經營,不要用於出租、出借。這些是常見的風險點,有時會形成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