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您把項鍊取下來再做CT”“你看是不是彈片”

“老先生

您要把項鍊取下來再做CT”

“我從來沒戴過項鍊

你看會不會是彈片?”

這張照片

是今年82歲的吳以先老人

拍攝的一張CT照

20年前

吳以先在一次做CT檢查時

醫生誤以爲他戴了項鍊

於是提醒要取下來再做檢查

但實際上是

吳以先的頸部和腹部

共分佈着33枚彈片

無意間的對話

揭開了吳以先老人

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1965年

吳以先是一名鐵道兵

作爲中國後勤部隊

一支隊三大隊十六連的重機槍手

參與了援越抗美戰役

一天,防空警報突然響起

美軍即將進行轟炸

擔任重機槍彈藥手的吳以先

和戰友密切配合

對前來的美軍敵機進行反擊

吳以先回憶

當時美軍敵機飛得不高

同時發射了兩種炮彈

一種是火箭炮,一種是“菠蘿彈”

“一個‘菠蘿彈’炸出了臉盆大的坑

裏面裝着鋼珠,鋼珠殺傷力很強

彈片炸到我身上來了”

雖然身負重傷

但吳以先繼續配合機槍手對空掃射

直到親眼看着美軍敵機逃離

他才被戰友送醫搶救

當時,子彈把他的小腹打穿了

經過7小時手術

吳以先奇蹟般挺了過來

但是打進身體裏的彈片

一直留在了體內

被打穿的右手康復後也是扭曲的

吳以先說

“我來是爲了保家衛國

爲了世界和平

我要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

養好傷後,吳以先準備歸隊

卻收到了一張殘疾軍人證

組織準備讓他復員回家

並給他安排好了工作

但吳以先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他說

“殘疾軍人證我堅決不要

我那麼年輕,我還能勞動

不要國家把我養起來

我還能出一份力”

經過多次爭取

最終,組織批准吳以先重返連隊

主要從事後勤工作

爲了不讓家人擔心

養傷期間

吳以先對家人隱瞞了傷情

但是右手受傷

寫字成了大問題

他只好用左手給家人寫信

吳以先的妻子譚運蓮回憶:

“每當看到信,我就很高興

結果一拆開

東一筆、西一筆

他騙我說是右手長瘡

寫不好,才用左手寫的”

後來雖然傷勢好轉 

但是吳以先的右手落下了殘疾

直到現在

他體內的彈片都沒有取出

每到天氣變化時

身體留有彈片的位置就有痛感

但吳以先不考慮取出彈片

在他看來

這是他與戰友並肩作戰的見證

是他的勳章

吳以先一直在

組織安排的崗位上工作到退休

從沒有因“英雄”身份

而尋求特殊待遇

他說

比起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友們

能活下來已經很幸運了

組織需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退休後

他還接下了社區樓長

和黨支部書記的工作

不求待遇

只求更好地爲大家服務

他說,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

歲月雖逝,硝煙散去

但那份軍人的榮耀與擔當

與吳以先身上那33枚彈片

一起永遠烙印在他心中

33枚“軍功章”

是一名軍人的光榮

也是一位英雄的至誠本色

致敬!

來源:央視新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