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時做一個改變,全身炎症水平都降低了

作爲百味之首,鹽是每個家庭廚房裏必備的調料之一。

但很多人炒菜時習慣多放鹽,不僅會加速血管老化,還會增加全身的炎症水平。

01、喫得鹹

觸發全身炎症反應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牟建軍團隊一項研究提示:喫鹽多,炎症滿身“跑”。

該研究選取18~60歲血壓正常者參與了爲期3周的慢性鹽負荷試驗。

結果發現,無論是否爲鹽敏感者,2個炎症關鍵指標在飲食高鹽期都會顯著增高,使身體出現炎症。

炎症狀態可引發白細胞黏附,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及交感神經系統,造成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加劇血管收縮,最終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

牟建軍說,因爲發現了這種致病機制,醫學界認爲,高血壓可能是一種慢性的炎症性疾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也發現,高鹽會通過活化血小板,激活參與炎症反應的細胞,進而造成血管炎症。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一項研究指出,高鹽環境會導致與炎症相關的基因表達升高,抗炎症基因表達相對下降,這意味着身體出現了炎症反應。

02、免疫系統真的很怕鹽

當鹽攝入量過高時,人體內可能產生一種免疫細胞,生成過多的促炎症因子,進而出現炎症反應。

過度炎症反應下,免疫系統會攻擊正常細胞,使機體功能和代謝發生紊亂,就可引發多種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

牟建軍說,高鹽飲食可導致炎性細胞浸潤增加、炎症水平升高,損傷血管,易致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臨牀上,高鹽飲食的人如果尿鈉量達到100毫摩爾/24小時,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顯著增加。

2型糖尿病

有研究認爲,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耐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炎症反應在從肥胖轉變爲2型糖尿病進程中起着關鍵作用。

腎臟疾病

飲食中攝入的鹽絕大部分都由腎臟代謝,高鹽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從而導致腎臟功能減退。

另有研究發現,炎症狀態下尿蛋白增加,可加重腎臟損傷。

肺部疾病

《細胞研究》上的一項動物實驗研究發現,持續高鹽飲食會加劇肺部炎症和損傷。

03、世衛建議:給家裏換一種鹽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低鈉代鹽製品使用指南》,呼籲用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食鹽,減少因高鈉攝入引發健康風險。

家庭烹飪中,建議逐步用低鈉鹽替換普通鹽,初期可按1:1比例混合,適應後完全替代。

需注意,腎功能不全者、兒童、孕婦、服用保鉀藥物或存在鉀排泄障礙的個體,不宜食用低鈉鹽,應單獨準備無鉀鹽或普通鹽。

除了換種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提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做到食鹽減量。

1.使用限鹽勺罐,逐漸減少用量。

2.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蔥、姜等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

3.肉類烹飪時用鹽較多,適量食用可減少鹽的攝入。

4.多采用蒸、煮、燉等烹調方式,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鹽。

5.少喫醃製食品和高鹽零食,看營養標籤,學會遠離高鹽食品。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