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學校就講不出話! 泉州6歲男孩得了這種“怪病”!醫生緊急提醒

泉州一年級小學生彬彬(化名)

乖巧聽話、成績優秀

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最近

老師卻突然告訴彬彬媽:

“彬彬在學校說不出話來了!”

在家說得好好的

怎麼到學校就說不出話了

媽媽帶着彬彬求診

在醫生的幫助下

終於找到了原因

——原來

孩子患上了“選擇性緘默症”

小學生在校講不出話

醫生挖出了事情原委

彬彬媽:

醫生,我家孩子的老師說,這孩子在學校只會發出呀呀的聲音,還邊用手比畫,字也寫得歪歪扭扭,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可是,孩子在家裏講話都很正常啊!

前不久,彬彬媽將孩子帶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東海院區兒童發育行爲及學習困難門診。醫生注意到,在媽媽描述孩子的病情時,這個6歲的男孩始終沉默着,蜷縮在媽媽的懷裏。

檢查發現,彬彬患有近視和散光。之後,通過兒科、眼科、耳鼻喉科、康復科及心理專科醫生們多方會診,在醫生和護士不斷地溝通中,這才發現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彬彬因爲視力不好,看不清黑板,有點自卑,加上和同學的關係處不好,慢慢地,便不敢在學校說話了。

“孩子這是得了選擇性緘默症。” 福醫二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林良烽告訴彬彬媽,選擇性緘默症是小兒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特殊形式,患兒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動說話,但在學校“拒絕”與老師或同學說話。這病多在3~5歲起病,女孩比較多見。

接下來,彬彬接受了針對性治療與功能訓練。令彬彬媽欣慰的是,最近這幾天,彬彬在外人面前終於能慢慢地開口說話了。

主要因精神壓力導致

家長應多和孩子交流

據瞭解,選擇性緘默症是指言語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智力正常,並已經獲得了語言功能的兒童,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頑固的沉默不語現象。

林良烽醫生介紹,選擇性緘默症需要全面的檢查評估,包括神經系統檢查、精神心理檢查、聽力檢查、社會交流能力檢查、學習能力檢查、語言和言語檢查,以及各種相關檢查,如腦電圖、頭顱影像學等,才能得出準確診斷。“這病治療時會比較麻煩,但多數患兒能夠治癒。未經治療的患兒可能長期保持緘默,直到青年初期,有的可影響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

林醫生指出,選擇性緘默症主要由精神壓力導致,可以是家庭或周圍環境、人際交往、校園霸凌等原因引起。近幾年,隨着社會壓力增加、家庭問題和家庭矛盾增多,選擇性緘默症有增長趨勢。目前,不少家長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忽略了對孩子心理的關愛,有的甚至用一部手機代替交流,任憑孩子玩遊戲,從而導致視力下降或抽動障礙、孤獨症等發育行爲問題,以及懦弱、偏執、躁狂等心理問題。

林醫生建議,平時,家長應多和孩子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傾訴的途徑,同時加以正確引導。另一方面,家長還應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在校動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處理方法也要注意,應因地制宜,避免武斷,過度強勢或弱勢都不可取,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如有需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

N海都全媒體記者 劉薇 通訊員 曾婧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