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額炒到兩千多元 部分馬拉松賽事爲何“越跑越貴”?

對於馬拉松愛好者來說,今年大大小小的賽事已近收官,明年的賽事又要來了。但跑者們發現,熱門馬拉松仍然是“一簽難中”,報名費也比以往貴了一些。很多人調侃“跑步已經比打車貴”了。

伴隨低中籤率而來的是黃牛對參賽名額的倒賣,一個名額炒到兩千元,跑步的門檻費已經超過了機票的價格,引起了很多馬拉松愛好者的不滿。馬拉松這項運動爲何越跑越貴?來看總檯中國之聲記者李楊的報道。

一般來說,獲得馬拉松參賽名額的主要途徑包括賽事採用抽籤方式決定參賽者;部分馬拉松賽事設有直通名額,通常是根據參賽者在其他賽事中的成績來決定;還有就是慈善名額、贊助商名額和官方邀請‌,這些名額通常留給慈善捐贈者、贊助商合作伙伴或特定組織推薦的跑者。

張先生參加正式的馬拉松賽事已經有6年的時間,這六年裏感觸最深的就是中籤率越來越低,報名費越來越高

我看到的中籤率是非常低,報名費用確實是逐年在遞增,大家的熱情也是空前的高漲。我是從2018年開始接觸到馬拉松正式比賽的,最早半馬的報名費用基本在120元,全馬在160元,到了今年,半馬的費用到了150元,全馬達到了200元甚至220元。

多年參加馬拉松賽事的王先生向記者表示,國內熱門的馬拉松中籤率確實很低,有些熱門賽事參賽就得通過購買慈善名額或者贊助商名額

像上海馬拉松這些比較熱門的馬拉松中籤率都特別低,官方是有慈善名額的,官方會有一個窗口期是可以通過慈善報名的,慈善報名是先到先得的,但並不一定能搶到。還有像一個馬拉松,它有很多的贊助商,每個贊助商都會給到一定的參賽名額。

在王先生看來,既然叫慈善名額,收益也是要捐出,通過這種形式參賽也未嘗不可。

慈善名額那個錢是會捐出去的,通常也是大家想跑了,就捐一個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像國內一些大的賽事,名額都是很緊俏的,基本上你抽籤可能抽好久都抽不到。

馬拉松愛好者王女士今年參加了幾項賽事,她的感受就是開銷越來越大了。

好多人說跑馬拉松一公里要多少錢,成本太高了。提前一天到你肯定要住酒店,來回的機票、住宿都是費用,確實跑一趟馬拉松成本很高。我遠的地方跑了一趟成都,來回機票不到3000塊錢,住了兩天就要1000多,還有喫這些,一趟費用應該也要四五千。

粗略統計,今年國內的多個賽事,項目報名費都有一定幅度上調,漲幅從6%到100%不等。像哈爾濱馬拉松,報名費從去年的150元/人漲至200元/人,順德半程馬拉松的報名費,從去年的130元/人漲至198元/人。

對於報名費漲價王女士表示還能接受,但花錢購買名額就不考慮了。

看你喜歡不喜歡了,愛好的人省喫儉用也要去跑馬拉松。還有一個,國內金牌馬拉松就這幾個地方,喜歡跑步的人都想參加跑一下,如果名額中了都會去跑,不中沒辦法,花別的錢我覺得也沒必要,要花幾千我覺得沒意思。

在某公司負責賽事運營的劉女士表示,馬拉松賽事的辦賽成本整體很高,報名費上漲並不是今年纔有,而是經過了多年時間。

像10年前廣馬、北馬這種報名費,迷你的50元、半馬的80元、全馬的120—150元之間,現在可能普遍的就是全馬在200元,半馬在120元,迷你的在80元上下。其實如果說漲的幅度,這10年漲這麼多,我認爲也還好,並不是特別高。

現在跑一場馬拉松,綜合支出在不斷升高,劉女士認爲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很考驗舉辦地的用心程度。

在馬拉松賽事舉辦期間,大量的人流湧入,很多城市從政府的層面沒有很好地控制好這些商家的話,就是普遍會有一些擡價的情況,跑一場馬拉松,喫住行要投入幾千塊錢。如果政府對商家或者沿途保障的這些服務,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的把控,導致配套的服務價格急速提升,這個也會極大地影響跑者對城市的印象。

記者在交易平臺看到,有不少人在賣熱門馬拉松的參賽名額,一位賣家承諾如果沒中籤,有辦法給名額,現在付款只要2000元,如果出籤後再來買就不是這個價格了,辦不成可以全額退款。

對於二手市場轉賣的高價名額,劉女士建議馬拉松愛好者們要慎重選擇。

從組委會的角度來講,是不允許這樣名額的倒賣,但是一些渠道出去的名額沒有辦法做好把控,被一些人可能鑽了空子,在平臺上去倒賣,但是是有風險的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看來,把馬拉松賽事和當地文旅產業進行融合是很好的方向,但一定要做好配套服務,要考慮到賽事對城市自身帶來的挑戰。

馬拉松比賽短期聚集大量的人羣,他們帶來的交通、住宿、餐飲、配套服務方面的挑戰是比較大的。很多的跑友可能希望通過馬拉松比賽去結合着旅行、交友,這樣的話其實在馬拉松賽事的組織方面,配套服務和跟進特別關鍵,比如他們的交通出行、住宿、餐飲等問題,旅遊線路的規劃安排等方面,應該是文化體育和旅遊結合起來,去推進這方面的發展。(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