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北京讀者吳先生是一位資深戶外愛好者,近日他來電反映,他在周邊的山區徒步時經常發現有戶外機構帶市民進入野溶洞探險,他進入這些野溶洞看到,洞內原本好好的鐘乳石有不少被嚴重破壞。
鐘乳石,具體包括石鐘乳、石筍、石柱等形態,被稱爲“雨水的時鐘”,是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對於遠古地質考察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然而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除北京外,多地曾發生過破壞鐘乳石的情況:山東省臨沂市一家景區鐘乳石景觀被3名遊客用石塊砸斷並帶走部分碎塊;湖北省宜昌市太清洞景區內,一名遊客將幾塊鐘乳石掰下;貴州省黃果樹瀑布景區天星洞內,一名未成年人將洞壁上的鐘乳石敲斷並帶走……
爲何鐘乳石資源會經常遭到破壞?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鐘乳石資源?對此,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採訪。
溶洞頂部的許多石鐘乳(鐘乳石的一種形態)被敲斷,留下形態各異的斷面;溶洞的地面上有許多碎石塊,在頭燈照射下熒熒反光;一根麻繩套在一根粗石筍上,時不時有人靠在上面休息……
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區一個野溶洞裏看到的景象。
據瞭解,北京周邊山區分佈着不少溶洞,除了少部分被開發爲景區之外,其他多數處於未被開發狀態。記者在多個野溶洞裏看到,鐘乳石被敲斷的現象並非個例。此外,根據公開信息梳理,在多個擁有鐘乳石資源的地區,近年來曾屢屢發生鐘乳石被盜採、敲斷、掰斷等事件。
爲何破壞鐘乳石的情形時常發生?受訪專家指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國家法律法規層面缺乏對鐘乳石資源明確的保護規定,在設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性開發風景名勝區時,同樣缺乏對鐘乳石資源配套的保護制度,而在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之外的野外鐘乳石資源,更是處於保護缺失狀態。
受訪專家建議,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時候對溶洞鐘乳石資源進行明確立法保護了,具體來看可以通過修訂現行法律法規方式將溶洞鐘乳石資源納入保護範圍,或者將地質遺蹟保護部門規章上升到行政法規層面並予以完善。對於鐘乳石資源豐富的省份,可以出臺專門地方性法規,對鐘乳石資源進行多層次、體系化的保護。
野溶洞可隨意進入
鐘乳石遭嚴重破壞
近日,在北京讀者吳先生的帶領下,記者前往他提到的兩個遭受嚴重破壞的野溶洞實地探查。
在房山區河北鎮的一個小山村下車,沿着登山小路上行至半山腰,再橫切至一條幹涸的河道,蜿蜒走到另一個山樑的斷崖下,距地面七八米的高度,有一個上下高三四米、左右寬六七米的野溶洞洞口。
野溶洞不能直上直下,吳先生帶着記者從旁邊的山坡爬到和洞口平齊的位置,貼着崖壁一步步走了進去。
站在野溶洞洞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根直徑約一米的石筍,呈土黃色,約1.7米高,中間靠下部分套着一根粗麻繩。洞口區域底部有數十平方米的空間,洞壁上還有鐘乳石,也有部分鐘乳石留下斷裂截面。稍微向裏的洞頂是密密麻麻的小鐘乳石和一些鐘乳石斷裂截面。
再往裏走,是一個獨立洞廳,成人可以站立,頭頂距離洞頂還有約1米,洞廳中間有一個鐘乳石柱完好無損,但頭頂上的一簇鐘乳石全被敲斷,斷面看起來觸目驚心。
沿着洞廳往裏走,通道越來越低,隨後只能蹲着往裏移動,稍不注意,頭就容易碰到洞頂,地面全是碎石,在頭燈照射下熒熒反光。通道的盡頭,則是一個能容納五六個人的洞廳,立在洞底的石筍,有懸掛在洞頂鐘乳石,也有鐘乳石斷裂截面。
吳先生告訴記者,從種種人爲痕跡看來,這些被敲斷的鐘乳石應該是先前進入溶洞探險的人所爲。
隨後,吳先生帶領記者去探查了離此不遠的第二個野溶洞。此處洞口與地面平齊,洞口一側散落着一些斷裂的鐘乳石。沿着洞內的斜坡向下走,可以看到地上滿是被砸斷的鐘乳石碎塊。洞內沒有石筍,也沒有石柱,只有洞頂個別地方留着短小的鐘乳石。
“該處溶洞被人發現得比較早,裏面的鐘乳石在前幾年被挖走很多,這才造成了這種情況。”吳先生說。
此外,記者此前跟隨另一位戶外愛好者李先生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一處野溶洞探洞時,看到裏面同樣遺留許多人爲鑿斷的鐘乳石截面,對此,李先生止不住地嘆息。
在社交平臺上,記者看到有不少戶外機構介紹北京野溶洞資源豐富,裏面有不少鐘乳石資源,適合帶孩子探洞、親近大自然。有些戶外機構稱洞內有很多散落在地上的鐘乳石和石英水晶,小朋友戴上頭燈可以隨便撿。
在吳先生看來,由於戶外運動沒有準入門檻,大多數人都能參加,不排除一些素質較低的人探洞時破壞珍貴的鐘乳石資源。
不可再生自然遺產
多重價值保護不足
鐘乳石,是指喀斯特(主要是石灰岩)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是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張遠海向記者介紹,鐘乳石是地球演化歷史過程中一個非常獨特的證據,是研究古代地質變化和氣候變遷的重要依據,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生態價值,鐘乳石也被稱作“雨水的時鐘”。我國鐘乳石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分佈在西南地區,也就是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地,在我國的東部和華北也有集中分佈,對其進行保護十分必要。
天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亦堯說:“由於鐘乳石對形成環境的要求,往往成規模出現,以溶洞爲主要規模形式,例如荔波縣的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金獅洞、我國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洞穴的重慶芙蓉洞、張家界市黃龍洞等,一旦遭到破壞的話往往受損範圍比較大。”
他認爲,鐘乳石的價值在於它本身,作爲經過漫長過程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存在本身就承載着厚重的地質歷史信息,此外它也有科學研究、美學觀賞等多重價值,應當依法對其進行重點保護。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楊平恆說,鐘乳石是岩溶的一部分,將其作爲地質遺蹟看待更爲適宜。
他進一步解釋道,地質遺蹟,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力的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鐘乳石從礦物和化學成分上來說,不具備礦產資源的特性。因此,鐘乳石作爲地質遺蹟,理應只能用於科學研究、旅遊開發和保護,不能像礦產資源那樣進行開採。
受訪專家一致表示,目前在國家法律法規層面,鐘乳石資源並不在其明確保護的範圍內。
記者梳理發現,在法律層面,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各級政府對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佈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蹟,以及人文遺蹟、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予以保護,嚴禁破壞。在行政法規層面,根據自然保護區條例和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國家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一併對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進行保護。
在楊平恆看來,法律法規雖然提出保護著名溶洞等自然遺蹟,但並沒有明確列舉保護對象包括鐘乳石,對鐘乳石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這些分散、零星的相關規定過於籠統,無法有力保護鐘乳石資源。與此同時,著名溶洞等自然遺蹟之外或者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之外的其他鐘乳石資源,並不在現行法律法規的保護範圍之內,即使這些鐘乳石資源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也沒有相關規定予以監管、制止。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大量野溶洞裏面的鐘乳石處於法律法規保護的真空地帶。在這背後,是我國對鐘乳石資源的保護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更沒有深入人心。”楊平恆說,比如,根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岩溶應當予以保護,但普通人並不知道岩溶是什麼,更不知道岩溶包括鐘乳石,以及爲什麼其需要得到保護。
張遠海也表示,大多數人確實還沒有廣泛認識到鐘乳石的科研價值和生態價值,也不知道鐘乳石與洞穴裏面的岩石、生物等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破壞鐘乳石影響的是地質生態環境的穩定。
“此外,故意破壞受保護的鐘乳石資源違法成本較低,起不到震懾作用,也是鐘乳石易受人爲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資源戰略發展研究學院教授孟磊說。
分類保護監測巡查
明確地位確定產權
目前,已有不少地區認識到鐘乳石資源的重要性,對此積極開展保護工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鐘乳石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爲了保護鐘乳石資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鐘乳石資源保護條例》,規定鐘乳石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破壞、擅自開採或者非法經營,還對因科學研究需採集鐘乳石樣品、旅遊開發等進行了明確規定。
此外,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各地與保護鐘乳石資源有關的地方立法還包括《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燕子洞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等,其中明確禁止損毀、破壞、盜竊鐘乳石。
孟磊認爲,這些地方立法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廣西對於鐘乳石進行專門立法保護,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助於鐘乳石資源的保護。其他地方雖然不是專門立法,但在立法中明確對鐘乳石資源進行保護,解決了當地保護鐘乳石資源沒有依據的問題。這些立法模式值得其他擁有鐘乳石資源的地方借鑑。
“在總結地方立法經驗的基礎上,亟須加強國家層面立法調研工作,適時由國務院出臺專門鐘乳石資源保護行政法規,或在修訂相關法律時寫入保護鐘乳石資源條款,或通過立法解釋的方式,在相關法律中將鐘乳石資源明確列舉出來。”孟磊說。
田亦堯認爲,國家層面和各地可以制定和完善關於鐘乳石保護的相關法律或專門法規,明確鐘乳石的法律地位、保護範圍、保護措施以及違法行爲的法律責任。比如在正在編纂的“生態環境法典”中的“生態保護編”對自然遺蹟保護作專門條款設計;在正在進行草案二審的“國家公園法”中對國家公園內的鐘乳石等地質遺蹟做明確保護並對國家公園外但屬自然保護地範圍的鐘乳石作出規定;今後在對地質調查立法時,考慮對全國範圍內地質遺蹟的調查制度作出相關規定,做到摸清家底,爲有針對性實施鐘乳石保護或開發利用提供基礎地質信息。
楊平恆認爲,在國家層面,修訂自然保護區條例或者名勝風景區保護條例時,可以在保護範圍內明確提出保護岩溶次生化學沉積物,並解釋包括鐘乳石等。同時,鐘乳石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重慶、貴州、雲南、湖南等,有必要各自結合地方實際出臺鐘乳石資源保護法規。
張遠海建議,不僅要依法保護鐘乳石資源,還要依法保護鐘乳石所處的環境——洞穴,或者說把洞穴作爲保護對象,由國務院出臺洞穴保護條例,對洞穴裏面的鐘乳石、岩石、地下河流等進行系統性保護。
“鐘乳石只是洞穴這個地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洞穴作爲很多生物的避難所,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同樣需要依法保護。”他說。
在具體制度設計上,受訪專家給出了各自的建議。
楊平恆認爲,首先應該依法明確鐘乳石資源的權屬,比如可以規定,在我國境內發現的鐘乳石資源,歸國家或集體所有,爲後續保護利用奠定基礎,同時還要明確鐘乳石資源的管理部門。
“鐘乳石作爲地質遺蹟,應該由自然資源部門主管,同時,鐘乳石作爲岩溶組成部分,成爲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的一部分,由各相關部門在各自職權範圍內對鐘乳石資源進行保護。對於納入規劃保護範圍以外的鐘乳石資源,例如人們俗稱的野溶洞裏面的鐘乳石資源,或者新發現的或者將來發現的,由自然資源部門進行管理。”楊平恆說。
在孟磊看來,從保護鐘乳石資源的角度,明確權屬之後,可以由主管部門建立分類保護檔案和監測體系,設置保護性標誌,定期對鐘乳石資源進行監測和巡查。
田亦堯說,在執法方面,要加大對野外鐘乳石分佈密集區域、涉鐘乳石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區域的巡查力度,建立專門的執法隊伍,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鐘乳石資源進行動態監測和預警,嚴厲打擊非法破壞鐘乳石的行爲。也可以建立鐘乳石保護舉報機制,鼓勵公衆積極舉報違法行爲。對於已經遭到破壞的鐘乳石,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修復,儘可能恢復其原狀。研究有效保護鐘乳石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如加強通風、控制溼度、使用護石膜等,爲保護措施的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他進一步建議,充分發揮司法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的作用,根據不同情況,使毀壞鐘乳石,破壞該風景區自然景觀、自然保護區的行爲人通過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刑事訴訟等承擔法律責任。
北京某高校一位刑法學教授認爲,針對破壞自然遺產、地質遺蹟等行爲,情節嚴重的,可以考慮確立專門的罪名——故意損毀自然遺產、地質遺蹟罪,爲鐘乳石資源提供刑法保護。
“從法律完善角度來說,確實有必要針對破壞自然遺產、地質遺蹟的行爲設立專門的罪名,讓破壞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楊平恆說。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