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溼疹的高發季,兩類人更要警惕

提起「溼疹」,由於名字中有“溼”,一些人常認爲由潮溼引起。事實上,它是因爲皮膚幹引起的。

每年冬季,往往是這種病症發作或加重的時間,一些人抖貼身衣物還存在皮屑“下雪”的現象。

《生命時報》 邀請專家,告訴你溼疹的不同類型表現,並給出幾個預防建議。

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董正邦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性病科主治醫師 李萌萌

溼疹,容易在冬天加重

溼疹也叫做“特應性皮炎”,從剛剛出生的嬰兒到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會長。它主要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外界有害物如細菌、真菌等入侵皮膚,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應。

需要澄清一個誤區,溼疹不是“溼”引起的,而是因爲“幹”。皮膚是人體的屏障,經皮水分丟失增加,皮膚會變得乾燥、脆弱,從而產生溼疹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皮膚科博士王奔表示,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北方氣候相對乾燥的月份,也是溼疹容易發作的時間。

根據皮膚的受損表現,溼疹可分爲3種:

急性溼疹: 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主要表現爲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出、結痂等,可循序出現,也可2~3種同時出現,很多人覺得癢就不停地摳,反而會加重病情, 進展成後面兩種類型的溼疹。

亞急性溼疹: 以丘疹、鱗屑、結痂爲主,摳的話還容易出現糜爛。

慢性溼疹: 長溼疹的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

一抖衣服就“下雪”,警惕乾性溼疹

冬天有些人在脫貼身衣物時,可能會發現上面粘附着白色皮屑,一抖衣服就像“下雪”一樣。

對於部分人來說,這並非簡單的乾燥,而是皮膚屏障破壞誘發的乾性溼疹。

乾性溼疹的學名是乏脂性溼疹、裂紋性溼疹,呈現慢性溼疹特點,表現爲皮膚乾燥,出現大小不等的紅斑,伴有細小的糠樣鱗屑,嚴重時皮膚出現細裂紋,裂紋處紅色更深,類似“碎瓷”。

發作部位

乾性溼疹多發於四肢、頸部等部位,尤其油脂分泌較少的小腿伸側。乾性溼疹患者常伴有明顯的瘙癢症狀,夜間更爲明顯。

由於皮膚表面的皮脂膜減少,皮膚屏障破壞,經皮膚水分丟失明顯增多,因此乾燥的秋冬季節更容易出現乾性溼疹,並反覆發作。

高發人羣

洗浴方式錯誤者: 鹼性洗滌用品祛除油脂的能力非常強,洗浴次數過多、洗浴時間過長、水溫過高……都會嚴重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加速水分蒸發,導致皮膚變得非常乾燥,引起嚴重瘙癢症狀,誘發乾性溼疹。

老年人: 隨着年紀增長,雄激素調控的皮脂腺分泌日漸減少,加上冬季氣溫偏低,出汗減少,由皮脂和汗液混合而成的皮脂膜隨之明顯減小,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導致乾性溼疹。

做好4件事,預防溼疹發作或加重

乾燥的冬天,要想減少溼疹復發或加重,建議做好以下幾件事:

1

皮膚塗抹保溼霜

選擇保溼效果好、不過敏的潤膚霜。及時修剪指甲,避免長指甲抓破皮膚,加重溼疹。

輕度溼疹患者用低敏護膚霜;對中重度溼疹患者來說,在保溼的同時還要遵醫囑配合外用激素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溼疹的保溼治療不同於平時護膚,不是挖硬幣大小的量塗均勻就行,而是需要擦大量溫和無刺激的保溼霜。

孩子每週至少用100克,大人每週至少用250克,每次都需把保溼霜厚厚地塗在溼疹皮膚處才能達到保溼效果。

2

多喫富含維A食物

如果肌膚感覺乾燥、瘙癢,患者可多喫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茴香、胡蘿蔔、菠菜等。

水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如蘋果、香蕉、梨等,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

3

暖氣房使用加溼器

暖氣會使室內溫度高於室外溫度,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刺激癢覺神經,嚴重者還會患上乾性溼疹。建議患者多喝水,並在暖氣片上放盆水或購置加溼器,增加空氣溼度。

4

洗澡水溫、頻率有講究

洗澡時水溫最好不超過45℃,洗澡時間5~10分鐘爲宜,洗澡次數不能太頻繁,否則會造成皮膚脫水、皮脂丟失。

此外,溫泉的水溫一般較高,且含有大量礦物質,對過敏體質及皮膚病患者很不利。

需要注意的是,溼疹患者不要摳患處,否則越摳越嚴重,可用乾淨的涼毛巾冷敷患處;若患處沒傷口,可用保溼霜暫時緩解瘙癢,患處破損的話,可用碘伏、聚維酮碘等消毒,並堅持遵醫囑用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