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隨着直播電商迅速興起
直播間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等問題
常被消費者詬病
近期
有多位消費者向《中國消費者報》反映
在直播間購物時遇到了“坑”
記者就此進行了體驗調查
主播說辭難兌現
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防水剃鬚刀,鍍金的,一鍵打開好清洗,20元包郵。”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的“小7百貨優選”直播間看到,該直播間有上萬人在線觀看,主播帶貨一款剃鬚刀時聲稱包郵,但記者在下單頁面卻看到需要另付運費1元。
當記者質疑運費問題時,實際銷售剃鬚刀的“紅四方好物店”客服人員表示:“商品以詳情頁爲準,不和主播對接”。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銷售牙膏的“博士法則官方旗艦店甄選”直播間,記者看到有消費者提問:“牙結石、牙齦萎縮可以嗎?”主播對此回覆:“可以的,現在針對就是這種外層的一些流失,包括外邊的黃牙黑牙,好不好用不要光聽主播講,安排30天試用,有運費險。”之後,另一位消費者提問:“牙周炎可以嗎?”主播立馬錶示:“您這個可以去試一下,您的牙齒是不是經常有一些紅紅的包,1號鏈接可以幫助做到修護。”
《牙膏監督管理辦法》規定
牙膏標籤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
該主播帶貨的牙膏
真有這些效果嗎?
當記者諮詢店鋪客服,客服人員回覆:“不可以祛除牙結石,也治療不了牙周炎”。記者在該直播間看到,其粉絲數爲10萬,跟買人數達到13.3萬。
今年“雙11”前,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網絡直播帶貨開展消費體察,指出直播間存在主播誇大商品效果、退貨難、銷售“三無”產品等方面的問題。
採訪中,北京消費者王女士對記者表示:“我在直播間購物時,也碰到過帶貨主播和店鋪客服口徑不一致的情況,這會讓消費者不知所措,很容易造成誤導。”
直播畫面有混淆
消費者當心踩“坑”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雙11”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共230675條,有些主播虛假宣傳,在“塌房”的邊緣試探;有些品牌以次充好,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
記者調查發現
直播購物時“所見非所得”
是很多消費者碰到過的“坑”
北京消費者何先生說:“我在一個直播間看到的遙控直升機玩具造型精緻,機身肉眼看起來爲合金,但實際到貨卻是塑料材質,而且是表面粗糙的‘三無’產品。”
“看到什麼樣收到貨就是什麼樣,放心拍、閉眼入。”在一個名爲“經典紅燒牛肉麪方便麪泡麪”的直播間裏,主播這樣說道。記者注意到,該直播間的畫面中,雖然沒有展示方便麪品牌LOGO,但與某知名品牌紅燒牛肉麪外包裝十分相似。而當記者下單後,收到的商品實際是“程校長紅燒牛肉麪”。
同樣,在某短視頻平臺的“運動大牌優選折扣”直播間,主播展示一款衛衣時說:“金鉤很貴很難買,所見即所得,保證正品,支持專櫃掃碼驗貨,假一罰四、罰十都可以。”該直播間數據顯示,當時在線觀看人數近2800人,位居男裝榜第17名。
記者看到,該直播間展示的衛衣LOGO與某知名品牌相似。但當記者下單收到貨後,看到衛衣上雖然印有金鉤,但印的字母卻是“NIKF”。
涉嫌侵害消費者多項權益
規範發展需聯合發力
對於調查發現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了北京理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久成。王久成表示,直播間宣稱的包郵服務與下單頁面顯示需要支付運費的實際情況不符,涉嫌構成虛假宣傳;直播間顯示的畫面與知名品牌產品相似,足以引發消費者誤解,涉嫌仿冒混淆和不正當競爭,有“蹭名牌”“搭便車”的嫌疑。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祕書長鬍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想推動直播電商健康發展,需要夯實直播平臺經營者、直播間經營者、直播間工作人員以及廣告主等多方的主體責任,督促其依法合規進行直播宣傳,依照約定和承諾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
王久成表示,營造良好的直播消費環境,首先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監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電商直播的審查和管理,平臺應加強對直播間和商家的管理和約束並加強售後服務體系建設。其次,直播間及主播在直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不作虛假、誇大及誤導性宣傳。最後,真正提供商品的商家要和直播間及主播做好對接,爲消費者提供真實、全面、準確的商品和服務信息,方便消費者選購。
胡鋼提醒消費者,直播間購物時要擦亮眼睛,避免被商家的話術或直播畫面所誤導,並及時保存相關證據,以備維權之需。
記者/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