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曾言:冬三月此爲易藏。冬至易養生,養藏正當時。中醫認爲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那麼進入冬至時節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事半功倍呢?應該格外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安穩過冬?又該選擇哪些食物才能更好地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由安徽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與安徽廣播電視臺綜藝體育頻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體健康節目《醫道健康》,本期邀請到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鍼灸醫院)老年病四科主任醫師汪節爲我們答疑解惑。
冬至養生 順四時
中醫認爲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冬至時節中醫養生應以固守真元爲重點,固腎強體,護陽益精,陽祕則精藏,蓄勢以待發,可總結爲三個字:“躲”“養”“補”。
冬至養生第一法——“躲”
一躲喫: 冬至時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爲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二躲寒: 冬至天寒,人們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此時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才能不感冒生病。尤其注意主要的幾個部位頭、腳、背的保暖。
三躲大汗: 大量排汗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四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冬至養生第二法——“養”
冬至節氣,要注意養心養腎,傳統中醫理論中,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肝心脾肺腎和四季相結合,冬季所對應的就是腎。
冬至是補養的最佳時期,要遵循“秋冬養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冬至後的養生原則就是儘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腎的精氣。
1. 要做到靜神少慮,保持心態的平和,心情愉悅,不患得患失。
2.適當的早睡晚起,增加睡眠,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亥時(21~23點)上牀,子時(23~次日1點)深睡,如此陽氣入陰,與一陽相合,便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早睡晚起,可以避免寒氣傷到陽氣。
3. 可以選擇在陽光下適量運動,運動時間一般選擇上午9點至11點,下午2點到3點,戶外運動時間不要太長,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爲宜。以身體微微出汗爲宜,不可出大汗,使陽氣隨之外泄。
4.心志“若伏若匿”,“伏”“匿”均指“藏”,精神調養要着眼於“藏”,保持精神安靜,不過於開放,同時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
冬至養生第三法——補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時節,人們食慾大增,腸胃運化轉旺,要少食生冷,多喝湯粥進補能更好地發揮食材的功效。選用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不妨試試這些食物:
蘿蔔——下氣消食
“冬喫蘿蔔夏喫薑”,白蘿蔔有消積化痰、補氣順氣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可以在家裏燉點白蘿蔔湯輔助治療。(注意: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泄瀉的人最好少喫。)
山藥——健脾益胃
先調脾胃後進補,脾胃好,才能吸收營養。中醫認爲,山藥性甘平、無毒,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之功效,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幼都適宜,有病無病都適用。
羊肉——溫陽補虛
南方冬季適合雞、鴨、魚類清補,而北方冬季則更爲寒涼,食補上可以多喫一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羊肉就是不錯的選擇,溫陽補虛,可以散寒溼、補精血、暖心胃。可以搭配白蘿蔔食用,不僅在味道上相得益彰,營養方面也可以取長補短。
雞——禦寒補身
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喫雞肉。南方雖然入冬,但氣溫較北方要溫暖得多,雞、鴨、魚類就很適合清補。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強筋健骨,預防寒涼。(注意:一定要湯肉一起喫。)
冬至養生實操法
1、搓後腰,養腎氣。
腰眼爲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2、按摩耳,暢氣血
中醫認爲“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發熱發燙爲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爲度。
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爲止。
3、常動腳,補脾腎
衆所周知,足部有很多益腎的大穴,所以,冬日常練腳,補腎又防老。
第一步:搓腳。腳並在一起,讓腳的內側來回地搓,很快腳就會發熱,這樣可以刺激到足部的脾經和腎經兩大經絡,起到溫補陽氣,鍛鍊身體的效果。
第二步:碰腳跟。兩腿打開,兩隻腳打開一點點的距離,兩個腳跟一起來碰,我們腳跟其實對應人的腎和泌尿生殖系統,也是人腎經的位置。
第三步:碰腳掌。腳跟對住,前腳掌稍稍抬起。用腳的前腳掌內側來碰,這個碰的過程中,養護的是脾經。
四肢冰涼如何改善?
可以多做踮腳運動或用55℃左右的熱水泡腳。
如果平時四肢不溫,手腳容易涼的人可以適當使用溫性的藥物比如干姜、桂枝、蘇梗等適量進行足浴,每天30分鐘,使身體微微出汗爲宜。這些方法可以疏經活絡,加速血液循環,使雙足始終保持溫暖,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