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多數人會在被窩裏放個“取暖神器”。可是不少人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腿上竟起了一個大水皰,還隱隱刺痛。
很多人疑惑,這是過敏了嗎?還是不知不覺磕碰到了?其實,多數是低溫燙傷了。
不覺得有多燙?
低溫燙傷往往更嚴重
低溫燙傷的受傷部位多在下肢、足部、腹部等部位,除了皮膚的紅斑、水皰外,低溫燙傷還可導致皮膚潰瘍經久不愈,甚至需要植皮治療。
“這溫度明明不覺得有多燙啊?”很多網友疑惑。
其實,在我們的印象裏,燙傷多是接觸瞭如開水、熱油、熱湯、燒燙鍋沿等高溫物體之後形成的。其實當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物體,也很有可能造成燙傷。
比如,45℃的低熱物體接觸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燙傷就是“低溫燙傷”。隨着溫度的升高,損傷也相應加重。
千萬不要以爲“覺得燙了躲開就好”!雖然大部分低溫燙傷表面傷口小或很難察覺,可能僅在皮膚上引發紅腫或發白,面積也不大,但它造成的創面往往較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者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入冬後門診患者增多
這幾類人羣尤其需注意
一般入冬後,門診中低溫燙傷的患者就會漸漸增多,寒潮後更是多見。不當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都是誘因,患者以年輕女性、孩子、老人較爲多見。
同時,有糖尿病神經病變、偏癱、截癱、意識不清的患者和醉酒的人因末梢感覺遲鈍、意識模糊等原因導致低溫燙傷也佔了不小的比例。
醫生提醒,不要讓取暖設備長時間貼在身體某一個部位,入睡前尤其要注意。如要長時間接觸熱水袋,可在外面裹上毛巾、布套等,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家中老人和小孩睡着後,最好幫他們把熱水袋拿開。
在使用其他取暖設備的時候,也應避免同一位置長時間接觸熱源,或通過增加衣物、提高室溫的方法提高保暖效果。
發現低溫燙傷後
要按這幾步處理
當發現自己因使用取暖設備,而導致皮膚已經發紅、腫脹或出現水皰後,該怎麼辦?
醫生建議立即採用冷敷措施。通過冷敷能使創面迅速降溫,減少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傷,減少創面滲出和水腫,同時還能減輕疼痛。
一般來說,持續時間最好達到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感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爲止。但皮膚絕對不要直接接觸冰塊或用冰水衝淋,以免發生局部凍傷,進一步加重傷勢。
如果發現局部已經有水皰形成或者皮膚破潰,建議立即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切忌自行挑破水皰或塗抹醬油、牙膏等行爲,以免影響對創口的判斷,甚至引發進一步的感染。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