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的27年奮飛路:從國產“爭氣機”到“空中多面手”

今天(23日)是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27週年。27年前,殲-10戰鬥機的沖天一飛,讓中國戰鬥機實現了從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的跨越式發展。因此,殲-10被網友稱爲國產“爭氣機”。

1998年3月23日,一架“絕密戰機”在某試飛場一飛沖天,這就是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

2003年,殲-10生產型正式交付空軍部隊領先試用。作爲高性能、多用途第三代戰鬥機,殲-10具有高可靠性、高生存力和高機動性能,其作戰半徑大,起降距離短,攻擊能力強,綜合作戰效能達到國際同類戰鬥機先進水平。

2006年12月,殲-10成建制裝備部隊,逐漸成了我國空軍的重要力量。

2008年11月,殲-10首次亮相珠海航展。連續大坡度盤旋、垂直爬升接“眼鏡蛇機動”、低空高速通場等動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2009年3月,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正式換裝殲-10,使得八一隊成爲當時世界上,爲數不多使用三代機進行飛行表演的表演隊。

2013年莫斯科航展,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駕駛殲-10首次亮相海外。

2017年7月29日,殲-10B首次出征“航空飛鏢”軍事比賽,全面升級的航電系統,增加空中打擊的突然性和隱蔽性,讓飛行員縱橫雲海,好不暢快。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殲-10C首次公開亮相,與加油機一同展示了空中強大的續航能力。

2018年珠海航展,殲-10B矢量機首次亮相併進行超機動表演。如葉從風,如龍從雲,如殲-10,致敬祖國。

2018年4月,南海海域海上閱兵。執行遠海打擊任務,制敵於千里之外。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週年閱兵中,空中梯隊八架殲-10戰機率先亮相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2022年3月11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姆拉舉行首批6架殲-10CE接裝儀式。實現了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成體系、成建制出口,是中國航空高新裝備出口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4年1月29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7架殲-10C表演機順利抵達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參展,總航程近4000公里。這是中國空軍赴海外執行任務轉場過程中首次使用運油20進行空中加油保障。

今天,殲-10已成系列化發展,在人民空軍建設的洪流中,發揮中堅力量,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殲-10戰機性能優異

不斷升級

殲-10戰鬥機的首飛,極大縮小了我國與航空強國在戰鬥機領域的差距,殲-10戰鬥機的研製成功,標誌着中國成爲世界上少數能夠研發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那麼殲-10的性能怎麼樣,有什麼特點呢?

軍事專家 張學峯我們看一架飛機,首先要看它的氣動佈局,看它的機翼,就像運動員的肌肉。殲-10是一種採用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的戰鬥機,採用了大面積的三角翼,面積比較大,就好比運動員的肌肉健壯,瞬時的爆發力強。所以它有很好的瞬時盤旋能力,而且鴨翼產生的脫體渦流,可以爲機翼增加升力,鴨翼本身進行正配平,這些措施都提高了飛機的機動能力。

具備很好的持續機動能力和爬升能力

此外,殲-10還採用大推重比的渦旋發動機,爲戰機提供了澎湃的動力,戰機的空戰推重比超過1,讓這款戰鬥機,具備了很好的持續機動能力和爬升能力。

軍事專家 張學峯它是中國第一種採用全前線三軸四餘度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的戰鬥機,採用了具有第三代戰鬥機典型特徵的航電系統,使用了全波型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具備良好的下視下射能力,配合中距空導彈,具備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它的綜合作戰能力,達到同代飛機的先進水平。

複雜動作輕鬆駕馭

空中打擊更加突然隱蔽

殲-10飛機研製成功之後,我國還陸續研製了雙座型的殲-10S,以及殲-10abc等改進型,其中殲-10B的改進最爲明顯。採用了泵式進氣道、升級爲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全面升級航電系統,增加了空中打擊的突然性和隱蔽性。安裝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推力矢量型,更是讓殲-10輕鬆駕馭赫伯斯特機動、落葉漂眼鏡蛇等複雜動作。

軍事專家 張學峯殲-10C則是在殲-10B的基礎上,對航電系統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的改進型,它採用了更爲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和抗干擾能力相比殲-10B的雷達,又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了同時代戰鬥機的先進水平。

同時,殲-10系列搭載的機載武器,也不斷升級改進,從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霹靂11,到具備發售步管能力的霹靂12,再到射程翻番的霹靂15,逐步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近距格鬥導彈,也從霹靂8,升級到採用紅外成像制導的霹靂10,加之不斷豐富的空對地彈藥,殲-10系列戰鬥機,可以說是空中的多面手,既可以和對手空戰,又能夠打擊地面海面目標,還能夠執行壓制敵方防空的任務。

殲-5到殲-20

新中國戰鬥機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航空工業誕生於烽火硝煙中,中國戰鬥機經歷了授權生產、測繪仿製、自主研製、創新突破的階段,一起來回顧我國戰鬥機的發展歷程。

軍事專家 張學峯中國第一種戰鬥機是殲-5戰鬥機,是亞聲速戰鬥機,主要空戰武器爲航炮。殲-6是中國第一種超聲速戰鬥機,是我們歷史上裝備數量最多,戰功最卓著的戰鬥機機型,在國土防空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殲-7戰鬥機達到了兩倍聲速,是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中國在殲-7的基礎上,衍生了龐大的戰鬥機家族。殲-8戰鬥機,是中國第一型自行研製生產的戰鬥機,並形成了系列化發展,殲-8系列在中國戰鬥機發展中,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研製成功之後,讓我軍部隊能夠大量裝備國產先進戰鬥機,實現自主可控,極大緩解了我國安全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空中力量對比,今天的殲-10系列仍然不斷髮展,奮飛在演訓一線。

軍事專家 張學峯殲-11則是一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它和殲-10形成重型機和中型機的搭配,是本世紀以來,中國空軍的主戰機型。而殲-20讓中國空軍、中國的航空工業,真正站到了和世界航空強國同臺競技的高度,中國的戰鬥機設計進入到自由王國,爲今後的趕超奠定了堅實基礎。而隨着殲-35戰鬥機的公開,中國空軍也將成爲世界上第二支裝備兩型隱身戰鬥機的軍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戰鬥機的未來會更加輝煌。

空戰體系邁向現代化

打造制勝空天力量

現代空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體系之間的對抗,需要不同的機種之間進行配合,專家也爲我們介紹了我國空戰體系的構成。

軍事專家 張學峯:現代空中作戰需要不同機種之間進行配合,比如說預警機,可以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標和海上目標,指揮己方的飛機作戰。

電子戰飛機,用於壓制對方的雷達,干擾對方的通信;戰鬥機用於奪取制空權;轟炸機、攻擊機,包括多用途的戰鬥機,用來對對方的地面海面目標進行打擊,充分利用制空權。

可以說專業的事,由專業的飛機來幹。殲-10則屬於一種中型的多用途戰鬥機,典型的空中多面手,多用途體現出它一專多能,主業是空戰,奪取制空權。

在採用空戰構型的時候,它可以攜帶4枚中距空空導彈,和兩枚格鬥型的空空導彈,具有優異的空戰能力,它能夠精確打擊地面和海面目標,特別是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壓制摧毀對方的雷達系統和防空系統,掩護己方的空中梯隊進行攻擊。

殲-10系列的最新型號殲-10C和殲-16、殲-20同屬空軍戰鬥機的三劍客,作戰中,它們將有效配合,發揮出各自優勢,共同取得作戰的勝利。

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我國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殲-35A首次公開展出,有專家指出,意味着中國空軍將同時擁有殲-20和殲-35A兩款隱身戰鬥機,中國也成了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

軍事專家 張學峯殲-35A戰鬥機融入了我們對未來空戰新的理解,融入了戰鬥機設計的新的理念,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很多性能上,特別是隱身性能上有了新的提高,所以有專家認爲,它是世界上目前隱身性能最好的戰鬥機。

殲-35A列裝之後,中國空軍將成爲世界上第二個裝備兩型隱身戰鬥機的空軍,將進一步擴大人民空軍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規模,讓人民空軍的戰鬥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居於世界前列,無論是爭奪制空權,還是完成踹門任務,打擊對方的防空系統,還是說打擊對方的地面海面目標,都會讓我們的飛行員更加得心應手。人民空軍將更加有效應對多元化的安全威脅,特別是在面對強敵的時候,能夠更加有效地保衛領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