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陳利
預虧依然是今年上半年房企業績的主基調。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A股已有67家房企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47家房企歸母淨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金地集團、華僑城、綠地控股等多家房企預計虧損額上限超過2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半年仍有20家房企預計歸母淨利潤爲正。如濱江集團、大悅城、城建發展、廣宇集團等房企,上半年業績增長明顯。
在行業下行的背景下,這20家房企爲何能在上半年實現業績逆勢飄紅?
7月17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指出,這些企業分爲兩類:一類是有一定開發規模的企業,業績出現上漲說明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另一類則是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通過資產轉讓等方式在財務上有較好的表現,但這種企業不具有典型性。
20家房企逆勢預盈,天保基建、深深房漲幅超10倍
在上半年47家預虧房企中,虧損額度位居前三的分別是萬科、華夏幸福和金地集團,其中萬科預計虧損100億~120億元,華夏幸福預計虧損55億~75億元,金地集團預計虧損34億~42億元。
此外,信達地產、綠地控股、金科股份、華僑城、榮盛發展、首開股份和東辰實業的上半年預計虧損額上限亦進入前十。
在20家歸母淨利潤爲正的房企中,天保基建歸母淨利潤預計爲0.9億~1.3億元,同比大幅上升1581.80%~2329.27%,成爲上半年漲幅最高的房企。原因是,報告期內其全資子公司住宅項目一季度衝回土地增值稅金額1.7億元。
深深房的歸母淨利潤上漲幅度則達到1411.70%~2034.17%,原因是報告期內其房地產項目收入結轉同比增加。
此外,包括粵宏遠、城建發展、珠江股份等房企的預計歸母淨利潤增長率均超過100%。
值得一提的是,頭部民企濱江集團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約爲16.33億~19.82億元,同比增長40%~70%;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約爲16.37億~19.87億元,同比增長44.80%~75.75%。
濱江集團表示,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爲商品住宅的開發和建設,此項業務以樓盤交付爲收入確認標準,歸母淨利潤預計同比上升主要系公司上半年交付樓盤體量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全口徑拿地金額位居行業前五,全口徑銷售額位居行業前十。在今年初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會上,濱江集團管理層表示,2025年公司戰略規劃保持清晰,銷售目標1000億元左右,上半年銷售目標達成率已過半。
中信建投證券在其發佈的研報中指出,濱江集團上半年業績高增主要在於其深耕杭州,且杭州新房市場景氣度較高,結轉項目的利潤率以及去化率較高。上半年濱江集團完成交付的17個樓盤中,有15個位於杭州。
“在整個浙江市場,濱江集團的項目比較多,總體比較堅挺。同時,企業財務狀況也不錯,因此在確保了銷售業績向好的同時,盈利指標表現不錯。”嚴躍進表示。
結算規模擴容驅動業績,多家房企靠交付實現增長
相較於其他持續在虧損的房企,上半年大悅城控股則實現了扭虧爲盈。
大悅城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約0.8億~1.2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虧損3.64億元上漲約122%~133%;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盈利約0.62億~1億元,而上年同期爲虧損4.2億元。
大悅城對此解釋稱,主要系受結算資源、週期影響,毛利率同比上升,毛利額同比增加。
同樣實現扭虧的還有城建發展。公告顯示,城建發展預計上半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4.40億~6.54億元,實現扭虧爲盈;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預計爲3.47億~5.06億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城建發展的利潤總額、歸母淨利潤以及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均實現由負轉正。城建發展表示,主要是房地產項目交付增加收益,以及參股投資企業持有金融資產股價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導致。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扭虧爲盈的房企中,結算規模的增加成爲業績增長的主要支撐。上半年,這些房企均有高毛利項目完成結算,增加營收規模的同時也開闢了利潤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營收規模預計同比增長53.76%的華髮股份,歸母淨利潤卻預計較去年同期下降約86.69%,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則預計同比下降約87.46%。
華髮股份解釋稱,受市場環境影響,房地產項目結轉毛利率同比下降,公司結合市場情況擬對部分項目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司利潤總額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主要受利潤總額下降及結轉項目權益結構變化影響。
此外,近年來一直穩居銷售百強房企榜首的保利發展,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爲27.35億元,同比下降63.15%;扣非後的淨利潤預計爲25.99億元,同比下降64.05%。原因同樣是受行業和市場波動影響,結轉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相關利潤指標相應同比下降。
“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波動調整過程中,預計下半年分化行情仍將延續。”中指研究院分析指出,房企應抓住政策窗口期,儘快消化存貨。同時抓住“好城市+好房子”的結構性機會,提高安全係數。至於業績的持續改善,則取決於自身高成本地塊的消化和市場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