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武漢樓市翻紅背後:區域明顯分化 開發商以價換量

見習記者 劉茜

10月,武漢秋季房交會疊加“全面取消限購”、“認房不認貸”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動樓市成交大漲,擺脫第三季度需求不振狀況。

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全國重點監測城市中,武漢10月新建住房銷售12099套,環比上漲73.44%,同比上漲59.96%,環比、同比漲幅均位列第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探訪武漢多個樓盤發現,價格、產品力及區位配套等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受到青睞,區域、產品分化均較爲明顯。在去庫存壓力下,開發企業多采取以價換量、回籠資金的經營策略,一場降價促銷戰在武漢樓市蔓延。

“武漢市場區域分化和產品分化都較爲明顯。”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分析師李國政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面解除限購後,武漢二環內受益最大,主城區熱度遠高於新城區。

此外,多個城區高端項目開盤去化率超過70%,高於絕大多數剛需產品。李國政表示,得益於定向精準的支持政策,如限購解除、認房不認貸、首付與利率降低、換購補貼等措施,改善類家庭出手積極性更高。

9月底之後,武漢市漢口主城有十幾個新盤集中入市,同臺競技的新老項目達20多個,市場“搏殺”相當激烈。10月8日,位於武漢市內環礄口區寶豐路的航空路壹號價格跳水,以2.1萬元/平方米價格售賣部分房源。此前,該項目有樓棟備案均價3.4萬元/平方米,折後均價約3萬元/平方米。價格一次性跳水近萬元,降幅如此之大,引發前期業主維權,也受到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

在武漢主城各大板塊,目前降價跑量、爭搶客戶的樓盤較多。如武漢二七濱江房價約4萬元~6萬元/平方米,而與其只隔了一個環線的項目,首開價格不到1.8萬元/平方米,瞬間刷爆了朋友圈。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先不管賣得怎樣、品質怎樣,至少眼球和流量有了。如果首開不能爆,後面想爆就更難了”,不如調低首開價,既有了市場熱度,又有了成交。

“新盤搶了老盤的流量。”有房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賣得比較好的還是新盤,新盤本身在地價上有優勢,產品定位上也很卷,特別是一些“小而美”的項目,讓老盤不得不面對“價格戰”的現實。

李國政表示,在去庫存壓力下,開發企業多采取以價換量、回籠資金的經營策略。特別是在房交會期間,一些新項目平價入市,性價比較高,確實有效激活了市場需求。但是,這也引起了一些市場人士對“結構性分化”的擔憂,當老盤的流量被更新的盤搶走,局面只會越來越卷,老盤的現金流問題值得關注。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目前市場深度博弈,購房者的思路已經從前幾年前“沒得選”變成現在“都想要”,地段、產品、價格等面面俱到,才能吸引購房者的注意。有賴於10月的供銷兩旺,目前,武漢決定把第41屆房交會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各項補貼和優惠政策同步延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