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廣播協會(NHK)6月12日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宣佈,截至12日,日本政府提供的儲備米已在日本除沖繩以外的所有地區進行投放,共3731家門店開始銷售“自主合同”制的儲備米。沖繩縣的門店也將於13日開始銷售。“自主合同”指的是甲方根據一定條件來選擇合同方的合同制度。此前,日本政府投放儲備米選...
本報北京6月12日電(記者白劍峯)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今年活動的口號是“獻血傳遞希望,攜手挽救生命”。國家衛生健康委6月12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無償獻血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高光明說,自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佈實施以來,我國全面建設無償獻血制...
本報訊(記者王薇)爲排查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石景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採用“抽查+監管+抽檢+服務”模式,深入開展中小學食品安全監督抽查。本次抽查採用“四不兩直”的方法,綜合運用查閱資料、查看現場、隨機提問等方式,深入開展“穿透式檢查”,主動挖掘問題、解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與閉環整改相結合,...
你知道嗎?在中國,平均每2秒鐘就有1名患者需要輸血;每年有超過400萬名患者依賴血液救治。從重大手術到創傷急救,從產科出血到血液病治療,每一袋血都可能成爲患者與死神賽跑的關鍵籌碼。然而目前,血液尚無法人工合成、無其他替代品,也不能長期保存,臨牀使用的每一袋血都來自公衆自願無償的捐獻。6月14日,我...
隨着夏日雨季來臨,雲南各地山林間的野生菌紛紛“冒頭”,一年一度的“喫菌季”如約而至。品嚐美味的同時,野生菌中毒的病例也開始增多,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近日發佈了2025版雲南省野生菌中毒風險地圖,提醒公衆注意喫菌安全。喫菌如何預防中毒事件發生?本報記者採訪了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
科技日報北京6月12日電(記者張佳欣)據美國《APL生物工程》期刊10日報道,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與西雅圖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類似“抓娃娃機”的技術,可快速、自動對類原腸胚體進行分類篩選,爲研究早期胚胎髮育中的個體差異與遺傳疾病機制提供了關鍵支持。研究早期胚胎髮...
記者今天瞭解到,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批准發佈《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方法第1部分:物理性指標》等6項國家標準。該系列標準由國家疾控局組織修訂,將於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近年來,公共場所衛生安全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爲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建設健康環境...
隨着夏季參議院選舉臨近,日本政府圍繞育兒支援議題推行的相關政策近期在日本社交平臺引發熱議,許多網民質疑政策對未婚羣體並無實質性好處,反而帶來了額外負擔,甚至出現了“這項政策其實就是在徵收‘單身稅’”的批評聲。對此,日本兒童政策擔當大臣三原順子於10日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表示“將相關政策稱爲...
每週四早晨7點半,田金洲會準時出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科診室,近69歲的他烏髮間仍透着精氣神。來就診的是一羣特殊的患者——他們沉默地坐着,記憶的碎片正悄然流逝,全靠家屬幫他們描述病情。“最近他起夜次數比以前少了”“現在不亂跑了,但最近腸胃不太好”……家屬們輕聲細語地介紹着病情,...
據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李恆)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我國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在全國81個試點城市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促進醫療資源上下共享。2024年,全國雙向轉診人次數達3656.7萬,較2023年增長20.6%。據介紹,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雙中心...
隨着癌症類型日益細分、精準醫療不斷推進,人工智能(AI)正迅速成爲腫瘤醫學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力量。近日,德國柏林沙裏泰大學醫院領銜團隊和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領銜團隊分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癌症》雜誌上發表相關成果,展示了AI在癌症臨牀診斷中的廣闊應用前景。在臨牀案例中,有患者因視物重影就診...
夜不能寐,食不知味……70歲的趙叔遭遇帶狀皰疹後,“電擊”一樣的疼痛時不時侵擾,原本平穩的血壓也像坐上了“過山車”。這並非個例,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科李晶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冠心病老人,帶狀皰疹引發的長期後遺神經痛,導致交感神經極度紊亂,竟誘發了急性心梗!隨着老齡化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老...
劉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牙周科主任。擅長各種牙周疑難病的診治,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牙周臨牀培訓。對牙周顯微治療、牙周軟硬組織重建、牙齦退縮的美容性治療有豐富經驗。2018年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2020年獲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4秒鐘14個字...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組成的國際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創新性的納米粒子載體,能夠像精準導航的無人機,將基因藥物直接投送至肺部病竈。這項同時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和《美國化學學會雜誌》的成果,爲肺癌和肺囊性纖維化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
◎本報記者張佳欣在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常有這樣的時刻:一天高強度腦力勞動後,傍晚時分大腦彷彿宕機了,反應變慢,只想放空?其實這是因爲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座始終在運轉的工廠,連續工作會堆積“垃圾”,也就是代謝廢物。如果這些垃圾清不出去,就可能成爲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