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電子眼能“恢復”視覺

英國一項最新臨牀試驗表明,因黃斑變性的失明人羣在接受一種微型電子眼植入物並搭配增強現實眼鏡後,能夠重新獲得“閱讀”能力。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萎縮增齡性黃斑變性是目前無法治癒的眼部疾病,全球大約有500萬人深受其害。它會逐漸破壞視網膜黃斑區的感光細胞,隨時間推移侵蝕中心視力,黃斑變性持續惡化可導致患眼完全失明。

這項研究在5個國家的17家醫院招募了38名患眼中心視力已完全喪失的患者,測試一種名爲PRIMA的先驅性植入物。PRIMA可由訓練有素的外科醫生在兩小時內安全植入。醫生通過一個小切口,將一枚僅2×2毫米、形狀類似SIM 卡的微芯片植入中心視網膜下方。同時,提供患者一副增強現實眼鏡,該眼鏡能連接到佩戴在腰部的具有變焦功能的袖珍計算機。術後大約1個月,傷口癒合後植入物便被激活,眼鏡的攝像頭可以捕捉視覺場景並投射到芯片上。計算機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將這些數據轉換爲電信號,通過視網膜和視神經細胞傳輸到大腦,大腦再將信號解讀爲圖像,使患者能夠感知視覺。通過訓練,患者學會使用眼鏡掃描文本,進行“閱讀”。

研究報告指出,84%的參與者利用這種微型電子植入物成功識別出字母、數字和單詞,平均能夠閱讀標準視力表上的五行字母,而在術前他們甚至完全無法辨認視力表。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副教授馬赫·穆其特指出,失明人羣能夠實現有意義的中心視力恢復,這在人工視覺的歷史上,代表了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