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苑基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葉滿】編者的話:在中印直航中斷五年後,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印度將於今年10月底前恢復直航航班。印度靛藍航空成爲首個重啓中印直航航線的航司,宣佈從2025年10月26日起,恢復加爾各答—廣州的直飛航線。另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航空也計劃重返中國市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直航的恢復有望促進中印多個經貿領域回暖,爲中印關係發展注入新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多家航司計劃復航
《印度時報》報道稱,印中直航在經歷了五年多的停滯後恢復。印度靛藍航空宣佈,將於11月10日起開通德里至廣州的每日直飛航班。此前不久,該航空公司宣佈將於10月26日開通加爾各答至廣州的航線。屆時,靛藍航空廣州至印度每週航班量達往返14班。靛藍航空往返廣州和加爾各答的機票已於10月3日通過其官網和手機應用程序開售。
“這將再次允許人員、貨物和思想觀念的無縫流動,同時也加強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和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之間的關係。通過這一非常重要的步驟,我們正考慮引入更多直飛中國的航班。在我們朝着成爲全球航空市場參與者穩步邁進的過程中,這是加強我們國際網絡的一項重大舉措。”靛藍航空首席執行官彼得·埃爾伯斯日前表示。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印度航空也計劃在年底前開通中印直航航班,德里至上海航線將是其首條恢復運營的航線。新德里機場的官員透露,一些中國航空公司正在與他們接觸,計劃開通中印直航航班。
2019年,每月有超500個航班往返於中印兩國之間,由印度航空、靛藍航空、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等航司運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航班暫停。中印何時恢復直航航班在過去一段時間裏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
中航環球文旅部部長張寶鑫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20年中印直航中斷以來,兩國旅客被迫通過迪拜、新加坡等第三地中轉,導致旅行時間增加40%以上,原本不到6小時的航程延長至10小時以上,成本也飆升40%。直航恢復後,中轉需求將大量轉化爲直達流量,不僅提升旅客體驗,也將重塑亞洲區域的航空網絡格局。”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印直航即將恢復,雙方謹慎修復關係。在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動盪的背景下,兩國正謹慎地緩解緊張局勢。印度和中國最初於今年1月同意恢復直航,並於6月重申了這一決定。印度也於今年7月取消了對中國公民的旅遊簽證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0月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印恢復直航航班,這是雙方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8月31日天津會晤重要共識的最新體現,也是便利中印兩國28億多人民友好交往的積極舉措。
印旅遊從業者:“一個激動人心的信號”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直航的恢復對於中印多個經貿領域具有積極意義。張寶鑫表示,中印作爲全球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大國,航空市場潛力巨大。2019年,中印每週運營約50班客運直飛航班,年客運量可觀,僅新德里—上海航線年客運量就達14.9萬人次。直航中斷期間,通過第三地中轉往來中印兩國的旅客爲57.2萬人次,這一數字遠低於疫情前的中轉旅客量,表明市場潛力尚未充分釋放。2024年雙邊貿易額已增至1384.78億美元,經貿往來爲商務客運提供了穩定基礎。直航的恢復對於中印航司都有積極意義。張寶鑫認爲,對中國航司來說,在中美航空往來處於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印度市場成爲中國航司重要的戰略替代市場,有助於優化國際航線網絡佈局;對於近年來加速推動國際化的印度航司來說,這是其國際化戰略的關鍵一步。
不過,張寶鑫表示,中印直航航班後續能否逐漸恢復至2019年水平,還受到政策與監管環境、中印航司市場結構、簽證便利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印度“世界之窗”旅行社負責人董瑞霞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作爲一名深耕印度旅遊市場23年的從業者,中印直航的恢復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信號。這不僅是航線圖的更新,更標誌着中印旅遊市場即將迎來結構性變革。直航有效避免了中轉的勞頓與不確定性,尤其會受到家庭遊客、高齡團體的歡迎。節省下來的中轉住宿費和時間,能讓旅行社設計出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新德里至中國大陸直航航線的恢復,爲開發以北印度文化爲核心的“金三角”高端旅遊線路提供了便利。而加爾各答航線,則是探索東印度奧祕的理想起點。她進一步表示,“總而言之,中印直航的恢復對我而言是一個等了五年的市場機遇。它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客戶體驗度,併爲產品創新開闢了空間。公司將盡快與相關航司建立聯繫,鎖定優勢艙位,設計並推出新的旅遊線路,產品將以‘直航’爲核心賣點。從長遠角度看,我會將其視爲中印旅遊市場新一輪增長的起點,並積極關注後續其他航司的復航計劃及相關政策的變化。”
衆信旅遊媒介公關經理李夢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已經關注到中印直航即將恢復的信息。從疫情前的產品來看,印度旅遊目的地的開發相對集中在北部。隨着中印直航航線的恢復,會考慮打造全景式印度旅遊產品,讓遊客更全面地瞭解印度。

印度旅遊業界人士對這一消息均表示歡迎。印度旅遊和酒店業技能委員會主席、前印度旅行社協會會長喬蒂·馬亞爾表示,直航恢復將促進經濟增長、文化交流和旅遊業發展,是加強雙邊關係的重要一步。印度東部地區旅行社聯合會的阿尼爾·旁遮普表示,新航線爲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繫和旅遊業的共同發展提供了絕佳機會。
高收益旅遊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加里·鮑爾曼預測,旅遊客流將分階段恢復,取決於航班供應、成本以及針對不同遊客市場設計的旅遊產品等因素。
重振商業網絡,推進人文交流
英國《航空貨運週刊》14日報道稱,印度和中國大陸之間直航的恢復不僅標誌着客運聯繫的恢復,還標誌着區域航空貨運和貿易物流的戰略調整。該航線使每年價值逾100億美元的空運貨物恢復高效運輸,增強冷鏈運輸的可靠性,有助於恢復供應鏈的彈性,減少對第三國樞紐的依賴,並將印度和中國重新定位爲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關鍵物流節點。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直航中斷五年間,中印貿易成本顯著上升。印度工商聯合會數據顯示,直航中斷後,企業物流時間增加40%,成本大漲。例如,印度製藥企業需從中國進口原料藥,直航中斷曾導致部分藥品生產延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組裝產品時,也因零部件運輸效率低下而面臨產能波動。隨着未來兩國主要城市航班往來的逐步開通,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
董瑞霞也認爲,直航是兩國經貿關係的“加速器”,將重塑商業信心與網絡。“過去五年,人員往來不便導致供應鏈協調效率下降。直航恢復有助於重振商業網絡。”
印度中國貿易中心執行副主席米什拉表示,直航不僅帶來往來便利、降低商業成本,也是建立信任的重要措施。在美國發起關稅戰導致貿易動盪的背景下,開通直航是兩國政府爲改善貿易和商業環境而採取的一項長期戰略舉措。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祕書長薩奇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兩國關係迎來令人欣喜的解凍,重啓人文交流將緩解緊張局勢,重建真正的理解。經濟方面,預計貿易額和旅遊業將大幅增長;地緣政治方面,它表明雙方願意通過互聯互通等步驟來緩和緊張局勢,加強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框架內的合作。
錢峯表示,中印恢復直航,如同一條恰逢其時的空中紐帶,將兩國從政治博弈的僵局拉回至合作共贏的軌道,是雙邊關係繼續轉好的又一關鍵標誌。這不僅極大便利了兩國人員往來與經貿合作,也有助於恢復雙方政治互信與民間交流,爲中印關係發展注入新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爲接下來的務實合作奠定基礎。從政治意義上看,直航恢復是當前新德里對華政策調整的直接體現,標誌着印度國內對華主流認知從“零和博弈”進一步迴歸“合作雙贏”,更是落實雙方領導人關於“中印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共識的具體行動,展現了雙方繼續相向而行的積極意願。錢峯還提到,從人文交流層面看,直航有利於修復民間信任。過去五年,往來兩國的遊客、留學生、商貿人士數量一度呈現斷崖式下降。恢復直航後,人文交流迎來轉機。直航將進一步便利家庭團聚、學術交流與文化互動。這種民間互動的恢復,有助於消除信任裂痕,夯實雙邊關係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