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磋商解決分歧,絕不接受犧牲中方利益,中方呼籲共同抵制單邊霸凌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1日發佈答記者問,回應近期多家外媒的報道——美國政府正準備在關稅談判中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換取美方關稅豁免。發言人指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爲代價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對等地採取反制措施。中方有決心有能力維護自身權益。國際主流媒體迅速報道了“中國發出警告”的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美方計劃同70多個國家舉行關稅問題談判,日本官員上週已赴美,韓國、英國政府高官本週也將前往華盛頓。即將赴美的英國財政大臣裏夫斯19日接受英媒專訪,被問及是否會爲了迎合美國而減少與中國的接觸時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接觸是非常愚蠢的,這就是本屆政府的立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方“圍堵中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是全球約13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中國都是世貿組織成員,需要遵守國際規則和已簽訂的國際協定。

“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

多家外媒近日報道了“美國計劃利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的消息。《華爾街日報》15日稱,特朗普政府的設想是,要求美國的貿易伙伴承諾孤立中國經濟,限制他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換取白宮減少貿易和關稅壁壘。報道稱,這些措施旨在削弱中國經濟,並在美國和中國舉行會談之前,使北京在談判桌上處於不利地位。據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是這項策略的幕後推手之一,他目前正在主導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

“美國希望通過招募其他貿易伙伴來圍堵中國”,彭博社16日也報道了類似的消息。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正準備向各國施壓,要求它們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包括對來自某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所謂的二級關稅,美國還希望貿易伙伴不要吸收“來自中國的過剩商品”。

彭博社的報道同時稱,美方的包圍中國計劃要想成功,需要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支持,不過這些國家一直不願大幅減少與中國的交易。美國提高對幾乎所有國家的關稅,導致一些國家不再將美國視爲可靠的盟友。“事實證明,打擊中國並不能保證(美國的)關稅寬容。今年早些時候,加拿大(應美方要求)採取措施加強美加邊境安全並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徵收關稅,但特朗普仍宣佈對加拿大徵收關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1日表示,近期,美國打着所謂“對等”旗號對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同時又脅迫各方與其開啓所謂“對等關稅”談判。這是打着“對等”的幌子,在經貿領域推行霸權政治、實施單邊霸凌。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爲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換取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

發言人表示,中方尊重各方通過平等磋商解決其與美方的經貿分歧。中方認爲,各方在“對等關稅”問題上應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應捍衛國際經貿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衝擊,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國際貿易一旦迴歸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所有國家都會淪爲受害者。中方願與各方加強團結協調,攜手應對,共同抵制單邊霸凌行徑,維護自身正當權益,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切斷與中國的商業聯繫將是愚蠢的”

美國和日本16日就關稅問題舉行第一輪談判,沒有取得突破。日本首相石破茂20日在參加NHK的新聞節目時稱:“那種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的談判,絕不能成爲世界的典範。我們希望日美之間的談判能成爲全球的模範。”

《聯合早報》稱,日本是第一個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的國家,日方對特朗普突然參加這次談判受寵若驚,日方代表赤澤亮正回國後無數次談起這個“特朗普秀”。他在訪談節目中說:“我們看到特朗普在談話時一直看着一張小紙條,猜想美方已經有談判的底線。”日本《每日新聞》認爲,這種待遇不一般,但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報道引述分析指出:“這是一種朝貢外交,不排除他們(美國)只是想以日本的朝貢,作爲將來與其他國家談判的模板。”

《聯合早報》稱,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如果日本拋棄(貿易的)基本原則和理念,轉而討好美國,最終將受制於美國。日本不同於擁有巨大市場的美國和中國,日本資源匱乏,如果不聯合其他國家齊心維護自由貿易法則,日本的未來將難以爲繼。

“切斷與中國的商業聯繫將是愚蠢的。”英國財政大臣裏夫斯日前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她表示,自己今年1月與多家英國金融服務企業訪問中國,提高了英國企業的運營能力,並達成能爲英國創造6億英鎊收益的協議。裏夫斯將於4月22日至25日赴美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其間將與美方討論關稅問題。

美國拉攏的另一個國家是印度。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經貿問題被認爲是雙方討論的重點。美方此前宣佈對印度的所謂“對等關稅”爲26%,現暫緩90天。

印度主流英文大報《印度時報》19日刊登對中國駐印度大使徐飛洪的書面採訪。(上接第一版)徐飛洪表示,面對美方濫施關稅,我們看到一些國家主動示好、降低關稅,但美方並不領情,反而得寸進尺。這充分表明,面對美國的霸凌霸道,妥協退讓沒有出路。美國只是一個國家,並不是全世界。美國對外貿易量僅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3%,其餘87%的全球貿易由剩下的190多個國家構成。這些國家有巨大合作空間,仍能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8日以“美國並沒有那麼強大”爲題稱,相較於中國,美國更加孤立於世界貿易之外。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辛茨認爲,美國目前正在同時與幾乎所有國家發生貿易爭端,相比之下,中國“與一個重要但僅一個貿易伙伴存在衝突”,中國處於優勢地位。

本週初見端倪

“中國駐美大使以中醫喻貿易戰:勿自己生病讓別人喫藥”,《聯合早報》20日報道稱,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使館19日舉辦的中醫藥文化開放日活動上致辭說,中醫藥標本兼治、固本培元的理論精髓,爲走出關稅戰、貿易戰提供了有益借鑑。中醫講“治病必求於本”,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病急亂投醫、自己生病讓別人喫藥,而應該正視自己的問題,找準病竈、開對藥方。中醫也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全球化、互聯互通、優勢互補是世界過去幾十年繁榮的基礎,也是各國持續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將相互依存武器化只會自我孤立、損人害己,高築關稅壁壘勢必引發國際經貿氣滯血瘀,顛覆世界經濟健康發展,《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加劇大蕭條的殷鑑不遠。大河沒水小河干,全球產供鏈梗阻,將導致各國商品短缺、物價飆升,傷害各方切身福祉,治本之策是行氣血、通經絡,讓世界經濟之水流起來、活起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謝鋒借用中醫理論詮釋中美貿易戰,意在強調中國不僅從技術層面看待貿易戰,而是將其置於更大的宏觀格局中。

何偉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完全無視國際規則,其他國家則需要遵守國際規則和已經簽訂的國際協定。它們不能單邊對中國加徵關稅、設置配額,如違反規定,中國會起訴,他們肯定會敗訴。此外,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雖是美國,但中國是其第二大貿易伙伴。如果與美國的貿易受挫,歐盟必然需要發展與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係。

美國政府發起的全球貿易戰第一輪衝擊波的影響力,將在本週初露端倪。IMF定於22日公佈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可能將下調,日本、歐洲和美國23日發佈的採購經理指數將揭示美國本月2日公佈所謂“對等關稅”後,全球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承受的挫折。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潘小多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於文 韓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