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訪微記錄·走近東南亞】在金邊,從柬埔寨小夥的家書看中柬曠世情誼

【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柬埔寨特派記者 邢曉婧 範安琪 周茜雯】“胞弟,因你在外多年沒有通信,消息不知如何。量必全家大小安康快樂,萬事勝意,生活如快(注:此處爲家書裏的原話)。家鄉各位兄弟姐妹都平安。祝安康。”在柬埔寨小夥洪志豪的家中,《環球時報》記者從一封家書中讀到了字裏行間飽含的思念,也看到了中柬兩國根植於歷史淵源與民間紐帶當中的深厚情誼。

洪志豪的祖籍是廣東揭陽,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曾祖父母帶着年僅6歲的祖父來柬埔寨討生活,母親家族的情況也基本相同。雖然已是第四代華裔,26歲的洪志豪說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兒時在家都說潮州話,初中開始學習中文,後來進入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外國語學院中文系就讀,現在在柬埔寨中國商會工作。

洪志豪的家中掛着寫有“馬到成功”“財源滾滾”“福”等漢字的畫幅,一封封保存完好的家書不僅是家族情感的載體,更是中柬民間交往與經貿合作的縮影。

在一封洪志豪外公的表弟寫給他外公的家書中,“《人民日報》海外版”這幾個字映入記者眼簾——上面寫道:“表兄,揭陽是新建市,基礎建設迅速發展,水陸交通特別方便,《人民日報》海外版稱:揭陽是外商投資的一塊寶地,建市一年多,外商投資共15億美元,請表兄到家鄉揭陽探親,順便觀光旅遊,談談生意。祝兩地平安。表弟。”

“每每讀到這裏,我都會感到震撼。沒想到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瞭解中國的經濟動向。”洪志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信中提到揭陽發展迅速、外商投資踊躍,邀請回鄉‘順便談談生意’應該就是早年間尋找商機的一種方式。”他表示,“這不禁讓我想起近年來中國和柬埔寨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豐碩成果,像是中國企業在柬埔寨修建公路、橋樑、水電站等基礎設施,讓我感受到了兩國的緊密聯繫和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

2020年11月,洪志豪在第十屆“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暨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漢語風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作爲獎勵,有機會赴江蘇省見學一週。受到疫情影響,這次見學直到2023年才得以成行。

洪志豪說,“我們當時去了南京、蘇州和上海等地,品嚐了紅燒獅子頭、桂花糕等美食,參觀了夫子廟、蘇州園林和外灘等地。”他還說,“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迅猛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我希望有機會去中國深造,把中國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帶回國,幫助柬埔寨取得發展,變得強大。”

大二那年,洪志豪愛上了中國書法,每天刻苦練習,在採訪最後,他一筆一劃地寫下——“鐵桿朋友”。洪志豪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未來希望發揮自身優勢,成爲連接中柬兩國的紐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