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4月18日消息,在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召開的題爲“網絡文學短篇創作的興起與期待”的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表示,網絡文學短篇憑藉獨特的創作模式、精品化趨勢和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網絡文學超長篇的體式桎梏,突破了網絡文學同質化嚴重、題材創新乏力的困境,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尤其是以鹽言故事爲代表的短篇故事在題材多元化的同時更聚焦現實問題,成爲網絡文學行業發展的獨特樣本。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網絡作協副主席桫欏認爲,短篇創作已經成爲全行業的新風口,這一現象是網絡文學進入後類型化階段的重要標誌。不僅彰顯了網絡文學不斷變化、不拘一格的發展狀態,更是一種數字時代文化轉型的症候式呈現,背後交織着媒介技術、讀者需求、文化價值等多層面的融合性力量。
據介紹,在創作形態上,短篇故事以沉浸化敘事和懸念十足的特徵,吸引大量年輕用戶青睞。比如鹽言作者“點燈”的出圈作品《活在真空裏》在短短2萬字裏,精巧地呈現了三次庭審反轉,讓讀者欲罷不能。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瑋評價道,鹽言故事所具備的敘事集約性和高情感強度特徵,是長篇網文所不能比擬的。這種特徵既契合碎片化閱讀趨勢,又爲短劇改編提供了優質素材。
同時,短篇故事帶動了更有互動性的創作模式。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翟羽佳表示,知乎問答形態融合了媒介性、對話性和社交性,形成一套自成體系的文學生態系統,奠定了鹽言故事的結構性優勢。比如,鹽言作者“恩養”在創作《相術師》過程中通過讀者的即時反饋,不斷調整敘述策略,形成了一種參與式的文化生產模式。
資料顯示,自2018年發展至今,鹽言故事不斷開拓網絡文學故事創作邊界,在創作模式、產業融合層面積累獨特優勢。知乎副總裁、付費閱讀業務負責人範俊梅認爲,短篇故事生態不是一時,更不是靠一家發展而來,需要平臺、作者、專家機構共同攜手,爲好故事創造更好的環境,共同推動產業繁榮。(勃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