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關稅大棒”破壞貿易秩序——美國何以成爲全球“風險源”②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題:“關稅大棒”破壞貿易秩序——美國何以成爲全球“風險源”②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美國新政府上臺後,打着“美國優先”旗號,四處揮舞“關稅大棒”。如今,關稅已被美國政府包裝成“多功能武器”——既是外交談判的籌碼,又是推動“製造業迴流”的利器,還是政府的“創收密碼”。

然而事實上,“關稅大棒”無助於美國實現既定目標,反而推高通脹、擾亂供應鏈、破壞貿易秩序,成爲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主要風險源。

新一輪加徵關稅直接導致企業運營成本激增,全球貿易成本上升,供應鏈嚴重受損。以高度依賴全球化分工的汽車產業爲例。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對進口汽車加徵25%的關稅,嚴重衝擊這一產業。德國大衆汽車在一份聲明中說:“整個汽車行業、全球供應鏈、企業以及消費者都將不得不承受負面影響。”據路透社報道,加稅計劃將顛覆汽車貿易和供應鏈,給消費者和投資者帶來不確定性,並重創從亞洲到美國的全球汽車製造商股價。

“我們如何負擔得起。”這是美國《紐約時報》從近100家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公司那裏得到的反饋。一些商家談到了一種“商業癱瘓”的感覺:在不可預測的新關稅浪潮中,他們甚至不敢制定長期經營計劃。“這些關稅措施是自取滅亡、自毀前程的,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的根源,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吉姆·查默斯說。

更加危險的是,當前美國已不滿足於單邊加稅,而是試圖推行所謂“對等關稅”、重構全球關稅體系,系統性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指出,美國對不同國家徵收不同關稅,公然違反世貿組織成員之間不相互歧視的承諾。如果美國提高關稅稅率,超過與其他成員談判達成的最高水平,同樣違反世貿規則。鮑恩認爲,美國單方面決定逐個產品、逐個國家提高進口關稅,嚴重破壞當今全球貿易體系。

面對美國的經濟脅迫,加拿大、歐盟、中國等方面迅速宣佈反制措施,其他國家也不得不準備反制,全球貿易摩擦的烈度將大幅升級。加拿大《環球郵報》3月5日刊發社論,批評美國發動“不合理、不必要的貿易戰”將美國與其他國家割裂開來,那些與美國關係緊密的國家“將不得不負責自己的安全,發展更可靠的貿易伙伴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國政府一再渲染“貿易喫虧論”,但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近期發表《美國是貿易大贏家》一文,揭示了一個被美方刻意掩蓋的真相——美國不僅是全球貿易體系的最大受益者,更是在服務貿易領域佔據絕對優勢。《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認爲,自二戰以來,美國藉助其在衆多國際機構中的地位,在推動經濟增長中分得最大利益,“當像我們這樣的國家突然偏離這個角色併成爲這個體系的掠奪者時,要注意了”。

歷史反覆證明,貿易保護主義是飲鴆止渴的毒藥。美國政府的單邊政策和激進策略似乎能爲某個羣體換來一些短期利益,但最終帶來的卻是國際孤立、盟友疏遠,並加速全球貿易體系的撕裂。《日本經濟新聞》刊文說,如今的“美國夢”對世界來說是一場噩夢,使自由貿易體制陷入危機的關稅戰就是最顯著的例子。《紐約時報》的評論說,歐洲人已經意識到,他們原以爲是朋友的美國,實際上是一個“流氓超級大國”。

當美國沉迷於揮舞“關稅大棒”之時,世界正在形成新的共識:美國正親手埋葬自己曾經倡導的自由貿易秩序,蛻變爲世界經濟的巨大風險源。這場由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終將以霸凌者失敗告終,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