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質生產力系列之一:數智賦能,遼瀋大地多場景創新成果頻出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生產力始終是推動文明進步的核心引擎。從蒸汽機到電力再到如今的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量子技術,生產力的每一次躍升都深刻重塑着經濟形態、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因而“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一經提出便迅速成爲各界矚目的焦點。

在國家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的進程中,新質生產力也被視爲重要抓手。當前全國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研究和實踐。遼寧作爲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正在加速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3月27日-28日,記者趕赴瀋陽,實地探訪AI基礎設施、大模型應用、低空經濟、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實踐,解碼遼瀋大地高質量發展的科技路徑。

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支撐全省算力應用

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爲東北地區首個上線運營的算力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建成450P人工智能算力,持續推動區域智能化轉型,獲科技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授牌。

據計算中心負責人介紹,其“一中心四平臺”模式通過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產業聚合發展及科研人才培養,爲本地企業提供普惠算力支持。目前,中心已與200餘家生態夥伴孵化330餘個解決方案,舉辦200餘場產業活動,並聯合多個夥伴客戶共同打造行業標杆應用。此外,中心認證成爲“華爲授權培訓服務夥伴”,開設AI課程,培養實戰型人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通過普惠算力與生態協同,正加速推動東北產業智能化升級,爲區域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東北大學依託昇騰算力研發國內首個深部工程大模型,應用於全球40餘個工程,效率顯著提升;東軟集團推出“添翼”醫療賦能體,將醫學影像診斷時間壓縮至30秒,並於盛京醫院落地首臺醫療DeepSeek一體機;遼寧嶽能科技打造電網AI應用,助力鐵嶺國網運營轉化率提升28%;碳卡智造AI病理系統覆蓋20餘家醫院,攻堅早期癌症漏診難題。

AI應用蓬勃發展,未來算力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需加強產學研協同,推動數據標註、算法優化等環節創新。昇騰將持續適配DeepSeek等大模型,優化推理性能,紮實做好算力底座,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銳翔通用飛機制造,積極參與瀋陽低空經濟示範區建設

自2013年成立以來,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成爲中國電動航空領域的先鋒。依託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的堅實技術基礎,公司專注於電動力通用飛機的研發與製造,成功推動了這一技術的市場化應用,爲國內通航領域填補了電動飛機產業的空白。

銳翔通飛通過建立一個高度集成的數字化智能製造體系,實現了辦公與生產系統的無縫連接,確保了從設計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公司與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低空數據採集、智能飛行算法以及智能空中交通管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突破。

此外,銳翔通飛積極參與瀋陽低空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工作,旨在加速推動空中出行和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的實際應用。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也爲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煤科工機器人:礦山具身智能全場景新突破

不同於一般的實驗室的整潔、安靜,一個巨大的車間,就是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在這裏經常回蕩着大型機械的轟鳴聲,重達200斤的鐵管被一臺機器人搬上搬下,只爲反覆調測使其達到最佳工況,能幫助煤炭工人減輕沉重的體力勞動。

據瞭解,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是工信部特種機器人產業鏈的揭榜掛帥單位,還是“機器人+礦山”產業協同推進方陣的理事長單位。公司擁有包括工信部煤礦機器人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在內的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中煤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雷,同時也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負責人以及“機器人+礦山”產業協同推進方陣的理事長,長期專注於“機器人+礦山”領域。

在這裏記者看到了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巷道修復機器人通過自主路徑規劃技術解決了巷道衝擊地壓的問題;噴漿機器人則採用巷道三維建模掃描與精準識別技術,實現了高粉塵環境下對人工的替代;而管道安裝機器人則藉助類腦空間感知技術實現了管路的自主識別與安裝。

據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已開發出涵蓋巡檢、輔助維修作業、應急救援等九類機器人的產品矩陣。其“防爆輕量化-具身推理決策”技術架構獲得了工信部人工智能優秀應用場景認證。“利用昇騰算力我們構建了邊雲協同智能體系,通過昇騰具身智能本體算力的應用,實現了多傳感器融合決策,確保了井下全天候的安全監測和作業,標誌着礦山機器人技術進入了2.0的新階段。”

瀋陽工學院,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全鏈條培養體系

瀋陽工學院在產教融合實踐中開創了新的路徑,以昇騰和鯤鵬技術爲基石,建立了覆蓋全校的智能教育體系。學院通過本地化定製模型精確滿足教學需求,構建了一個集教學、答疑和測評於一體的智慧教育生態系統,並在校園應用中整合課程資料與學術資源,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

學院基於昇騰技術搭建的算力集羣已部署了DeepSeek模型,能夠支持最多2000人同時進行實訓。此外,學院自主研發了無人駕駛小車和機器視覺沙盤等實訓設備,用於實時分析交通場景並檢測違規行爲。校內的七大特色實訓室與昇騰、鴻蒙、鯤鵬等技術生態深度對接,形成了一個國產化技術實踐平臺。

瀋陽工學院將繼續通過產教融合的創新方式,構建起從基礎到高級的人工智能教育全鏈條培養體系。這一舉措不僅爲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探索出了新的路徑,也爲推動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東軟集團:多元佈局賦能智能化轉型

東軟集團,作爲國內首家上市的軟件企業,已深耕軟件和信息技術領域34年。公司致力於推動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互聯、企業數字化轉型及國際軟件服務等產業的升級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其業務足跡遍佈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醫療健康領域,東軟集團構建了一個涵蓋智慧醫療數字化、醫療設備、康養服務、專科醫院、金融保險以及醫工人才的六位一體大健康聯盟,服務客戶包括92家復旦百強醫院。在智慧城市領域,東軟的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了超過200箇中心城市的智慧應用建設,併爲7億多人提供了社會保險服務,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

在智能汽車互聯領域,東軟建立了以中國、德國、美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爲中心的全球產品研發與交付網絡,其產品和服務覆蓋了100多個國家的1800多款車型,並與超過50家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展望未來,東軟集團將專注於數據價值化、人工智能與行業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積極開發智能化、數據價值化、服務化和生態化的解決方案。公司將繼續賦能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並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信遼寧公司:智算引領 量子護航

企業裏用章、用印流程往往是管理的痛點,不僅流程複雜,效率不高,還無法保障員工的用章需求與實際蓋章文件的匹配。中國電信的量子云印章讓記者耳目一新,它融合了量子安全能力和物聯網全流程智能監管用章技術,將原實物印章直接裝入智能印章章體中,讓每一個蓋章過程可防控、可監管、可追溯。

有了硬件實體,蓋章的流程也實現了完全數字化,不僅蓋章流程實現在線審批、授權,並通過身份驗證解鎖蓋印,每次蓋章都能自動記錄用章人、時間、地點、次數以及文件照片等關鍵信息,一旦申請蓋章文件與實際文件不符,章體就會自動鎖定,無法蓋章。

這只是中國電信實施“雲改數轉”戰略的一個小小縮影。中國電信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平臺已服務行業客戶超490萬戶,位居中國算力互聯調度市場第一;量子安全基礎設施正在穩步推進,“天衍”量子計算雲平臺入選“2024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中國電信以天翼雲4.0分佈式雲架構爲底座,量子加密通信爲盾牌,打造“2+3+7+N+M+X” 全域智能算力網絡,其中遼寧被納入區域算力中心節點,中國電信遼寧分公司已上線兩個省級智算中心,其中昇騰智算資源已全面售罄,擴容規劃正在逐步建設中。

同時,中國電信遼寧分公司圍繞DeepSeek構建了本地一站式服務能力,且已與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達成戰略合作,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