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黃金72小時”已過,美媒質疑特朗普削減預算致美國援助滯後

當多國快速向遭受強震襲擊的緬甸派出救援隊伍時,美國卻表現出了明顯的行動滯後。“黃金72小時”救援窗口期已過,搜救工作正在與時間賽跑,而據多家美媒報道,美國救援隊至今尚未抵達地震現場。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緬甸地震發生當天(3月28日),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向緬甸提供抗災援助。而就在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向國會表示,將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幾乎所有剩餘的工作崗位,並關閉該機構。國際開發署前救災部門負責人批評稱,特朗普政府大規模的人員和資金削減“破壞”了該機構向緬甸和泰國派遣救災小組的能力。

《華盛頓郵報》4月1日刊文稱,“特朗普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預算致緬甸地震救援嚴重滯後。震後三天未有美國救援隊抵達緬甸,顯示了特朗普政府正如何顛覆美國在災難應對中的傳統角色”。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知情者透露,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一個三人評估小組預計4月2日纔會抵達緬甸。

對於外界質疑美國政府因削減USAID經費而致援助緬甸行動遲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3月31日在記者會上駁斥了相關批評。布魯斯在記者會上表示,USAID在當地的緊急響應小組正前往緬甸協助救災,包括提供避難場所、食物、醫療、水資源等援助。她還表示,美國在曼谷、馬尼拉與華盛頓特區的災害應對專家,正與美國政府在當地的人道主義夥伴保持協調,密切監測緬甸災情進展。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也在官方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將通過駐緬甸的人道主義援助組織提供200萬美元的援助。

美國國務院此前強調,儘管大幅削減對外援助預算並裁減國際開發署人員,但仍能保證對緬甸地震災情的快速援助。

然而,美國政府此次緬甸震災中表現出的延遲響應已引發外界質疑。多家美媒指出,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救援隊已抵達緬甸並投入救援工作中,但美國卻“什麼都沒做”。

據路透社報道,曾任美國國際開發署人道主義事務助理署長的莎拉·查爾斯指出,特朗普上任後凍結對外援助90天,取消超過80%的項目,包括對緬甸的5200萬美元資助。她透露,用於將搜救團隊、搜救犬和重型設備運送到災區的項目合同已被砍掉,非政府組織也因資金枯竭而裁員,已“摧毀”了救災小組響應和實際救援的能力。

難民國際組織主席、前美國國際開發署官員傑里米·科尼迪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特朗普這麼做是“對美國數十年世界領導地位的完全放棄”。他還說,這次裁員將令“本可以對最近緬甸地震進行響應的國際開發署最後一點殘餘力量”也蕩然無存。

中國、俄羅斯、印度、泰國和新加坡的救援隊伍已在上週末抵達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孟加拉的救援隊伍也趕赴災區。

在地震發生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曾發佈一項評估顯示,緬甸在2025年將有129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醫療援助。這次地震更令當地的衛生醫療狀況雪上加霜。

世衛組織30日發佈新聞通報說,強烈地震“摧毀”了緬甸中部,將數以千計的民衆置於危及生命的傷害和疾病暴發的風險之中,該組織正以最高級別的緊急行動作出響應。世衛組織發出緊急呼籲,迫切需要800萬美元資金,在未來30天內提供受傷人員的創傷護理、預防疾病暴發並恢復基本衛生服務。

據央視新聞報道,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表示,截至目前,緬甸3月28日發生的強震已造成2719人遇難,另有4521人受傷,約441人失蹤。他表示,遇難人數可能將超過3000人。



Scroll to Top